[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排水井盖的堵塞检测系统及堵塞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8281.6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0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强;高超;王一凡;陈超;郭军衔;刘勇;张悦;刘子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G01L11/00;G05B19/042;G08C17/02;G01V9/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陈新生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排水 井盖 堵塞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排水井盖的堵塞检测系统及堵塞检测方法。该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中:所述硬件系统安装于井盖篦子的排水孔中,用于实现对积水水位的检测和压力信号的采集与传递;所述软件系统用于实现控制系统状态,进行数据处理与信息交互。所述方法用于执行所述系统。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城市排水井盖处设置硬件检测模块,结合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有效实现了实时了解整个道路当中井盖的在积水时的状态信息,能及时提供井盖堵塞的具体信息,方便巡检人员进行排查和维修,避免出现因井盖堵塞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排水井盖的堵塞检测系统及堵塞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降雨时空分布极度不均匀,旱涝急转发生的频率在逐步增加,在城市排涝、水资源配置、生命财产损失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城市内涝无法及时排除时,可能会导致机动车、非机动车经过堵塞井盖,压翻喷溅污染环境,较大降水时下穿隧道被堵无法通行,影响交通,甚至淹没被困机动车引擎,造成损失等。
与此同时国内对智能井盖的研究也较为局限,其一研究的是当井盖被搬动、发生破损、丢失时,传感器检测到角度的变化并上报告警到平台及APP端供维护人员,并提供导航功能供维护人员及时处理;其二着重于监测井盖的压力和位移以及窨井下的甲烷浓度和水位,通过NB-IoT模块上传至服务器,实现采集终端与服务器之间低功耗的信息交互;其三研究雨水井盖增加排水量,提供更大的排水孔口面积,加速排泄积水,有效避免水浸街道,他的出发点也是减缓内涝灾害;其四提出的窨井盖遍布城市街道,能否管好,反映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窨井盖沉降、破损、缺失等问题仍较常见,有些井盖问题还存在“无人问”,还有更多的研究是着重于井盖防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排水井盖的堵塞检测系统及堵塞检测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水位检测的智能井盖研究局限性较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排水井盖的堵塞检测系统,包括:
所述硬件系统安装于井盖篦子的排水孔中,用于实现对积水水位的检测和压力信号的采集与传递;
所述软件系统用于实现控制系统状态,进行数据处理与信息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硬件系统包括箱体、ZigBee模块、微控制器模块、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组、天线和电池箱;其中:
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组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相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与所述ZigBee模块相连接,所述ZigBee模块与所述天线相连接,通过所述天线将信号发送至述ZigBee基站;
所述电池箱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与所述ZigBee模块相连接,用于向所述微控制器模块与所述ZigBee模块进行供电;
所述箱体用于承载所述ZigBee模块、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组、所述天线和所述电池箱。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组包括第一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和第二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
所述第一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位于所述排水孔上端,用于检测井盖表面积水深度;
所述第二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位于所述排水孔下端,用于检测下水道是否反水或排水超负荷。
进一步地,所述硬件系统由卡具与所述排水孔进行固定,所述卡具通过若干螺钉与所述排水孔的底部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软件系统包括主程序、终端服务程序和串口接收服务程序;其中:
所述主程序用于对系统单片机的串口和ZigBee模块进行初始化,使所述系统单片机和所述ZigBee模块进入休眠模式,待满足预设启动条件,重新激活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82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