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解决国六车型碳罐电磁阀噪音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64047.6 | 申请日: | 202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9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郑立波;蒋延国;许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5/033 | 分类号: | F16L55/033;F16L55/035;F16K47/02;F02M25/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 地址: | 350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解决 车型 电磁阀 噪音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解决国六车型碳罐电磁阀噪音的装置,连接于碳罐电磁阀的进气脱附管上,其包括三个套管结构的泡棉,其中两个泡棉分别套接于进气脱附管的两端,其余一个泡棉套接于进气脱附管中段的拐弯部。本发明在碳罐电磁阀进气脱附管上追加三个小泡棉,然后利用金属管夹固定,不仅可以较好的抑制碳罐电磁阀作动时引起的振动量,同时大量吸收脱附管内脉冲的辐射噪声,从而改善了“哒哒”噪音,提升了整车的声品质。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国六车型碳罐电磁阀的噪音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解决国六车型碳罐电磁阀噪音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对环保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特别是对于汽车市场来说,面对排放的要求,需要由国五向国六升级。对于提高排放的标准,大部分汽车开始通过使用碳罐电磁阀电子控制器件,增加脱附流量控制来吸收碳罐中的油气来提高排放标准。而碳罐电磁阀在作动过程,就会产生明显的脉冲作动音,类似“哒 哒”的烦躁噪音。鉴于市场客户对车辆的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产生的碳罐电磁阀声音又是十分明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车的NVH声品质。
碳罐电磁阀属于新使用的电子器件,作动的声音比较大而且频繁,同时产生的噪音频段易识别,通过调整标定策略和改善样件工艺精度,均无法彻底解决这个作动噪音。通过工作经验及市场调查,大部分解决类似噪声问题的方案是通过在进气脱附管上追加扩张腔或者管内追加变径单向阀等措施,以上策略不仅花费成本高,还不能彻底改善这种作动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用于解决国六车型碳罐电磁阀噪音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解决国六车型碳罐电磁阀噪音的装置,连接于碳罐电磁阀的进气脱附管上,其包括三个套管结构的泡棉,其中两个泡棉分别套接于进气脱附管的两端,其余一个泡棉套接于进气脱附管中段的拐弯部。
进一步的,各泡棉的外壁上分别连接有用于固定在进气脱附管上的定位件。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为金属管夹。
进一步的,所述泡棉的长度为15mm,泡棉的壁厚为3mm。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碳罐电磁阀进气脱附管上追加三个小泡棉,然后利用金属管夹固定,不仅可以较好的抑制碳罐电磁阀作动时引起的振动量,同时大量吸收脱附管内脉冲的辐射噪声,从而改善了“哒哒”噪音,提升了整车的声品质。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国六车型碳罐电磁阀的噪音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解决国六车型碳罐电磁阀噪音的装置,连接于碳罐电磁阀的进气脱附管1上,其包括三个套管结构的泡棉2,其中两个泡棉2分别套接于进气脱附管1的两端,其余一个泡棉2套接于进气脱附管1中段的拐弯部。
为了避免泡棉2移位,各泡棉2的外壁上分别连接有用于固定在进气脱附管1上的定位件3。优选的,定位件3为金属管夹,金属管夹可调半径,使用方便快捷。
优选设计,所述泡棉2的长度为15mm,泡棉2的壁厚为3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金属管夹把泡棉2固定在进气脱附管1脉冲辐射和振动较大的位置,最后能够吸收碳罐电磁阀作动的脉冲和振动量,从而降低作动“哒哒”噪音传递到车内,提高整车的静束性,提升整车的NVH水平,增加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解决了车企国六排放路上的一大难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加以描述,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意性而不是加以局限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40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冶金设备用高速台车
- 下一篇:电解液多功能全自动供液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