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导轨连接结构及电梯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62700.5 | 申请日: | 2020-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1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蒋勇;高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7/02 | 分类号: | B66B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导轨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连接结构,导轨的底面同导向面垂直呈T型;连接板包括矩形支撑部及主补强部;主补强部由支撑部第一端向后弯折,第一端为左端或右端;支撑部沿竖向设有多个通孔;通过螺栓穿过支撑部通孔及两根对接导轨底面上的孔将连接板支撑部同两根对接导轨底面紧固到一起;支撑部的前侧面贴导轨底面;主补强部向前延伸能与导轨底面相交。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电梯导轨连接结构的电梯。本发明,在不多占用空间、有效承受导轨导向面传来的前后向受力的同时可减薄连接板板材厚度,节约板材,能更好、更经济地实现电梯导轨之间的联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导轨连接结构及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中的运动单元(如电梯轿厢及对重)通过一列或多列导轨线的导向在规定的方向运动。运动电梯单元还常常包括制动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制动装置卡住导轨线中的导轨,使运动电梯单元制停。每列导轨线包括连续布置的多根导轨,且这些导轨联接在一起形成导轨线。
现有技术中,连续的导轨用连接板彼此联接,连接板固定到连续的导轨的底部(我们以导轨的截面上导向面所在一侧为顶部,另一侧为底部)。连接板从导轨底部将导轨相互刚性地联接、固定到一起。通常连接板是厚度一致的平板,截面为矩形,通过螺栓将两根导轨从各自端部并齐后固紧,使两根导轨的导向面齐平后形成导轨线的导向平面。导轨的连接配置应能有效防止导轨在纵向或者横向上的偏移,同时也必须防止导轨相对于彼此超出许可的弯曲。导轨在纵向或者横向上的偏移是不被允许存在的,它将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甚至影响到电梯运动单元制动装置的有效制停而威胁电梯的安全性。因此,导轨线必须保持连续直线且具有足够的刚性。
电梯运动单元在导轨上滑行,受到导轨的横向约束力而维持其沿导轨导向面的直线运动;在其包含的制动装置卡住导轨制动时,制动器与导轨导向面之间的摩擦或瞬间制动锲块嵌入导轨后剧烈挤压而提供了纵向支撑力使电梯运动单元制停。根据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导轨受到了电梯运动单元所施加的横向力和纵向力,相应的导轨之间的接头也因力的传递而受此两种载荷,此时导轨接头必须有足够的抵抗弯曲的能力及防止所连接两根导轨发生位移的能力。导轨接头所必须具有的抗弯刚性的提高通常通过增加上文所说的矩形连接板的厚度来实现。增加矩形连接板的厚度一方面将消耗更多材料,另一方面增厚连接板后将使用更长的连接螺栓而导致增大导轨连接配置的空间,可能影响到电梯的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多占用空间、有效承受导轨导向面传来的前后向受力的同时可减薄连接板板材厚度,节约板材,能更好、更经济地实现电梯导轨之间的联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梯导轨连接结构,其包括导轨1及连接板2;
所述导轨1的底面同导向面垂直呈T型;
所述连接板2一体成型,包括矩形支撑部20及主补强部21;
所述主补强部21由支撑部20第一端向后弯折,第一端为左端或右端;
所述支撑部20沿竖向设有多个通孔201;
通过螺栓穿过所述支撑部20的通孔201及两根对接导轨1底面上的孔将连接板2支撑部20同两根对接导轨1底面紧固到一起;
所述支撑部20的前侧面贴导轨1底面;
所述主补强部21向前延伸能与导轨1底面相交。
较佳的,所述主补强部21为矩形,并且所述螺栓位于导轨1底面后侧的长度同主补强部21前后长度的比例为0.5~1.1。
较佳的,所述连接板2还包括主延伸部23;
所述主延伸部23平行于支撑部20;
所述主延伸部23由主补强部21后端向远离所述通孔侧弯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27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