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素结构钢控轧控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2495.2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0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马天超;陈列;董贵文;刘光辉;张立明;李艾;李庆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37/74;C22C38/02;C22C38/04;C22C38/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16104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素 结构钢 控轧控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素结构钢控轧控冷方法,属于轧钢工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碳素结构钢热轧材不能满足退火材硬度指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素结构钢控轧控冷方法,包括连铸坯加热→开轧→第一次穿水冷却→终轧→第二次穿水冷却→冷床扣罩→下坑缓冷;其中第一次穿水冷却将终轧温度控制为850~880℃;第二次穿水冷却将钢材上冷床温度控制为720~750℃;所述冷床设有保温罩。本发明提供的碳素结构钢控轧控冷方法获得的碳素结构钢热轧材的硬度达到194~199HB,满足退火材的硬度要求。通过对终轧温度和冷床降温速度的精确控制,还能够减少氧化铁皮的生成,节省了退火费用和钢材表面修磨费用,实现了降本增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素结构钢控轧控冷方法。
背景技术
碳素结构钢是碳素钢的一种,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各类建筑工程、制造承受静载荷的各种金属构件等。在碳素结构钢的轧制过程中,热轧材的硬度往往不能满足退火材的硬度指标。同时由于轧钢工艺无法在全真空条件下进行,在热轧温度范围内钢材料表面会在氧化性气氛下产生氧化铁皮。无论是型材、棒材还是板材在热轧成型的过程中表面都会被氧化铁皮所覆盖。虽然轧制过程中有高压水将热轧钢材表面氧化铁皮去除,但除磷后钢板的温度依然很高,极易生成新的氧化铁皮,氧化铁皮破裂会导致钢材表面易出现麻坑等缺陷,破坏了钢材的表面质量,为后续钢材清理增加了难度和成本。
轧制与冷却过程对钢材性能及生产成本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控轧控冷能够提高产品机械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节能环保。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为生产出更优质的碳素结构钢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热轧材硬度满足退火材的硬度指标,同时减少氧化铁皮产生,能够更好的控制钢材表面质量的控轧控冷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碳素结构钢热轧材不能满足退火材硬度指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素结构钢控轧控冷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碳素结构钢控轧控冷方法,包括连铸坯加热→开轧→第一次穿水冷却→终轧→第二次穿水冷却→冷床扣罩降温→下坑缓冷;其中第一次穿水冷却将终轧温度控制为850~880℃;第二次穿水冷却将钢材上冷床温度控制为720~750℃。
进一步的,所述连铸坯加热工艺包括加热1段、加热2段和均热段,其中加热1段将连铸坯加热至1120℃并保温50~60min,加热2段继续加热至1180~1240℃并保温60~70min,均热段温度为1150~1230℃并保温70~80min。
进一步的,所述连铸坯加热的出炉温度为1150~1230℃。
进一步的,所述开轧的温度为98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穿水冷却水箱水流量为150~160m3/h。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次穿水冷却水箱水流量为150m3/h。
进一步的,所述冷床扣罩降温过程中钢材在冷床的返红温度控制为810±5℃,钢材在冷床从810±5℃降温至400℃,锯切分段后于200℃收集钢材,准备下坑缓冷。
进一步的,钢材在冷床降温过程中,采用冷床扣保温罩和双支过钢的方式控制钢材降温速度为1~2℃/s。
进一步的,所述钢材下坑缓冷时间为36h。
进一步的,所述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含量包括:C0.05~0.52%、Si0.25~0.29%、Mn0.68~0.72%、P≤0.025%、S≤0.010%、Al0.010~0.02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24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