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致变色玻璃的光色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2414.9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0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齐帅;魏晓俊;张纲;李红强;周文彩;于浩;张正;李一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9 | 分类号: | G01N21/59;G01N21/25;G01N21/31;G01N33/3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芦宁宁 |
地址: | 20006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玻璃 性能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的光色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其变暗性能检测,所述变暗性能检测的具体步骤为:1)预设第一变化率限定值,预设第一预设时间,第一预设时间为透光率仪进行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间;2)控制光致变色玻璃在激发光源处持续照射,再将光致变色玻璃移动一段距离至透光率仪处进行检测,将光致变色玻璃在激发光源和透光率仪处往复切换进行间隔检测,间隔检测中相邻两次的间隔时间为所述间隔时间值,且同时记录每次检测的光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并且计算连续两次透光率间的变化率值,直至连续两次透光率间的变化率值小于预设变化率限定值时,结束检测,当前时刻光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为饱和变暗透光率,并且记录结束检测所需的总时间;3)根据步骤2)所获得的饱和变暗透光率和所记录的总时间来判断光致变色玻璃的变暗性能。本发明可应用于不同类型光色玻璃,均可方便准确地获取其光色性能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玻璃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的光色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变色为工作原理的功能玻璃是近年热门的新玻璃技术,常见变色玻璃有光致变色、气致变色、热致变色、电致变色等类型。光致变色玻璃,简称光色玻璃,即在一定波长的光辐照后能产生着色,光照停止后,经一段时间又能恢复到原始状态。由于其透光性可随辐射光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能够使室内始终具有较适中的亮度,提供适宜的大视野视觉环境,同时在阳光充足时,可有效减少热量传入室内,降低空调使用频率,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由于光色玻璃的众多优点,已经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然而目前的研究集中在材料制备方法、成膜技术、变色机理等方向,对测试关键指标变色性能的装置研究较少。由于变色和检测都需要光源,光学仪器易相互影响,目前缺乏既科学可靠又简易便捷的测试装置。此外,现有光色玻璃的测试常依据变色镜片的方法,为实现保护眼睛目的,镜片一般要求变色速率快,变色程度深。光色玻璃的适用性较广,要根据场所对透光的不同需要,定制差异化变色特性的产品,而目前还缺少可普适于不同变色特性的光色玻璃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的光色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针对不同变色特性的光色玻璃进行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的光色性能检测方法,包括变暗性能检测,所述变暗性能检测的具体步骤为:
1)预设第一变化率限定值,预设第一预设时间,第一预设时间为透光率仪进行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间;
2)控制光致变色玻璃在激发光源处持续照射,再将光致变色玻璃移动一段距离至透光率仪处进行检测,将光致变色玻璃在激发光源和透光率仪处往复切换进行间隔检测,间隔检测中相邻两次的间隔时间为所述间隔时间值,且同时记录每次检测的光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并且计算连续两次透光率间的变化率值,直至连续两次透光率间的变化率值小于预设变化率限定值时,结束检测,当前时刻光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为饱和变暗透光率,并且记录结束检测所需的总时间;
3)根据步骤2)所获得的饱和变暗透光率和所记录的总时间来判断光致变色玻璃的变暗性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化率限定值为0.001~0.1;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5秒~5分钟。
优选的,还包括复明性能检测,具体包括:
在所述步骤1)中,还预设第二变化率限定值,以及第二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为透光率仪进行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间;
在所述步骤2)结束后进行以下步骤a):将步骤2)中最后一次所检测的光致变色玻璃1间隔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再在透光率仪3处进行检测,且重复间隔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进行多次检测,同时记录每次检测的光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并且计算连续两次透光率间的变化率值,直至连续两次透光率间的变化率值小于预设变化率限定值时,结束检测,当前时刻光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为饱和复明透光率,并且记录结束检测所需的总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24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轮电子检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