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1992.0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1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王春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1/02 | 分类号: | E04D11/02;E04D13/16;C04B41/85;C04B41/65;C04B41/50;C03C1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许耀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屋面 防水 绝热 一体化 疏水 颗粒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其特征在于,该超疏水颗粒包括颗粒芯材及包裹在颗粒芯材表面的复合超疏水膜,所述的复合超疏水膜由复合疏水涂料在颗粒芯材表面交联固化得到,所述的复合疏水涂料由微米级材料和纳米级材料依次与树脂及相应的固化剂拌和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芯材为疏松多孔、导热系数低的轻质材料,选自膨胀珍珠岩、粉煤灰漂珠、膨胀蛭石、膨胀微珠、漂珠、空心玻璃微珠、岩棉或玻璃棉制品颗粒、炉渣、焦渣、聚苯乙烯颗粒、聚氨酯颗粒、加气或泡沫混凝土颗粒以及陶粒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树脂选自氟硅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氟树脂、硅树脂和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固化剂选自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多乙烯多胺、聚酰胺、异氰酸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氢、多异氰酸酯和六次甲基四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的树脂采用环氧树脂时,所述的固化剂采用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多乙烯多胺、聚酰胺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当所述的树脂采用丙烯酸树脂时,所述的固化剂采用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氢中的一种;
当所述的树脂采用聚氨酯树脂、氟树脂或硅树脂时,所述的固化剂采用多异氰酸酯;
当所述的树脂采用酚醛树脂时,所述的固化剂采用六次甲基四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微米级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微粉、有机硅防水粉、甲基硅酸钠和脂肪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粒径为1-80um;
所述的纳米级材料选自疏水型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锌和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粒径为5-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其特征在于,该超疏水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颗粒芯材90-95份、树脂2-5份、固化剂0.2-1份、微米级材料2-4份和纳米级材料0.8-1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颗粒芯材烘干后,静置冷却;
(2)将微米级材料和纳米级材料依次与树脂及相应的固化剂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复合疏水涂料;
(3)待颗粒芯材冷却后,加入复合疏水涂料,搅拌均匀,即制得所述的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建筑屋面上覆盖防水绝热层,在防水绝热层表面还存在有保护层;所述的防水绝热层由所述的超疏水颗粒铺设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i)所述的保护层由纤维水泥板、硅酸钙板、土工布、塑料布、树脂涂层和混凝土板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ii)所述的保护层还包括覆盖于最外层的外饰面层,所述的外饰面层由瓷砖、彩色水泥砖、大理石板、木板、玻璃、金属板和油漆面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iii)所述的防水绝热层的厚度为3-10c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建筑屋面基面上的杂物清扫干净;
(2)将所述的超疏水颗粒均匀铺设在建筑屋面基面上,铺设完毕后压实,形成所述的防水绝热层;
(3)在防水绝热层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
(4)在最外层覆盖外饰面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9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