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2D资源方式实现仿3D游戏效果的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61228.3 | 申请日: | 202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1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建;陈宏展;吴榕松;王宪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天晴在线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F13/52 | 分类号: | A63F13/52 |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勇 |
| 地址: | 35021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资源 方式 实现 游戏 效果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2D资源方式实现仿3D游戏效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游戏XZ面作为玩家和相机的移动平面,相机以俯视角渲染游戏场景;步骤S2、将不需要同玩家进行遮挡判断的2D物件的渲染顺序设成低于玩家物件的渲染优先级,需要同玩家进行遮挡判断的2D物件以同XZ面成小于90度的夹角立在XZ面上,并将这些2D物件的渲染顺序设置成跟玩家物件的渲染顺序一致;步骤S3、此时Unity引擎将以物件的深度值为基准来展现物件的遮挡关系,从而避免采用2D资源方式实现仿3D游戏效果模拟时所产生的遮挡关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游戏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Unity引擎的可缩短游戏开发时间、提升游戏视觉效果及游戏性能的游戏制作方案,尤其是一种采用2D资源方式实现仿3D游戏效果的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3D游戏制作通常是通过采用3DS MAX、MAYA等模型软件制作3D游戏模型、PS(AdobePhotoshop)、AE(Adobe After Effects)等图片编辑软件进行贴图制作以及利用其他资源生产工具生产对应游戏资源后最终导入到诸如Unity、Unreal Engine等游戏引擎进行相应的游戏开发。
现有的3D游戏制作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一.采用如上所述的软件生成游戏中的3D模型和对应的2D贴图,并在相应的引擎中进行3D游戏场景的编辑,实现3D游戏的表现效果。
方案二.采用如上所述软件制作3D模型和对应的2D材质贴图,搭建好场景后将3D场景渲染成2D图片,也可通过手绘直接得到2D 图片,再将这些2D图片通过一定的场景搭建方式和游戏摄像机朝向设置结合,实现类似3D游戏的表现效果。
方案三.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将一些需要进行重点表现,或者容易导致视觉穿帮的的游戏物件做成3D模型的形态,其余的仍采用2D贴图的形式去实现,以此来实现一种比方案二更为逼真的3D游戏表现效果。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如下:
1.采用方案一制作的游戏渲染得到的3D效果表现最好,然而,相对2D游戏而言,3D游戏需要更复杂的制作流程和人员配置,会极大提升游戏制作的时间周期和成本。再者,3D游戏中3D模型细节程度和画面渲染效率成反比,对于细节表现要求较高的游戏,也会带来游戏性能消耗的问题。
2.方案二通过将3D场景渲染成2D图片的方式实现3D游戏的表现效果,因为舍弃了3D模型,因此在性能上得到提升,但是却引入了另外一个问题,此时游戏仍是2维的,通常相机和玩家在XY面上进行移动,没有3D游戏中深度的概念,因此会带来每个2D图片和其他图片之间的遮挡关系的问题。(如玩家物件和2D物件存在着遮挡)
3.方案三在性能和表现上进行了一定的折中,但是仍存在同方案二一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2D资源方式实现仿3D游戏效果的方法,解决了采用2D资源方式实现仿3D游戏效果模拟时所存带来的遮挡关系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采用2D资源方式实现仿3D游戏效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游戏XZ面作为玩家和相机的移动平面,相机以俯视角渲染游戏场景;
步骤S2、将不需要同玩家进行遮挡判断的2D物件的渲染顺序设成低于玩家物件的渲染优先级,需要同玩家进行遮挡判断的2D物件以同XZ面成小于90度的夹角立在XZ面上,并将这些2D物件的渲染顺序设置成跟玩家物件的渲染顺序一致;
步骤S3、此时Unity引擎将以物件的深度值为基准来展现物件的遮挡关系,从而避免采用2D资源方式实现仿3D游戏效果模拟时所产生的遮挡关系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天晴在线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天晴在线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2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