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实车的语音唤醒率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60393.7 | 申请日: | 202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9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媛媛;邢春鸿;杨良义;付靓;李斌;李朝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L15/01 | 分类号: | G10L15/01;G10L15/2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 地址: | 4009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语音 唤醒 测试 方法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实车语音测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实车的语音唤醒率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S6,其以保存为音频文件的方式预先采集实车行驶噪声环境(步骤S1),测试时在实验室预设分贝值下原声播放所述音频文件,以按照实车行驶噪声环境搭建实验室内噪声环境(步骤S2、S3),使得语音测试环境符合语音交互系统实车使用状态,更加真实地反映语音交互系统的性能;按照预设语音唤醒指令唤醒语音交互系统(步骤S4),根据语音交互系统的响应来判定测试合格或不合格(步骤S5),然后根据测试合格和不合格的次数来计算语音唤醒率(步骤S6),使得依赖于步骤S1‑S3计算的唤醒率(步骤S4‑S6)与实车环境下真实的唤醒率差异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车语音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实车的语音唤醒率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语音识别是车载语音交互系统(本申请中简称语音交互系统,多指带有语音识别功能的汽车中控系统)获取用户意图的重要途径,比如,用户可以在不方便直接操控汽车中控系统的情况下说出语音指令来进行控制,语音交互系统识别对应的语音指令,进而发出相应的声音与/或呈现相应的画面。比如语音指令为“拨打xx的电话”,车载语音交互系统识别到后将发出“好的,为您拨打xx的电话”的指令确认语音,车载中控屏幕将切换为通话界面。
语音识别可以包括初步的唤醒和后续的识别这两个过程。随着主机厂、科技公司、初创公司等纷纷加入智能车载语音交互市场的大河,语音交互系统的软硬件性能以及系统的功能、质量都无法保证,在出厂前都需要进行测试,比如语音唤醒率测试。因为,语音交互系统只有在被唤醒后,才能够识别并执行语音指令,这使得唤醒率成为衡量语音交互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如何高效且准确地测试得到语音交互系统的唤醒率尤为重要。
目前语音交互系统的唤醒测试基本在实验室进行,仅基于零部件级(未装载在实车中),但在装车以后受车辆行驶环境、行驶状态等影响,其与在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种测试方法不能体现语音交互系统的实际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实车的语音唤醒率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零部件级的实验室内语音交互系统唤醒时间测试方法不能满足实际驾驶状态要求,测试结果与实车差异较大,不能体现语音交互系统的实际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
一种基于实车的语音唤醒率测试方法,包括步骤:
S1.采集开放道路上驾驶标准车辆的车内噪声,保存为音频文件;
S2.将被测车辆放置在预设分贝值下的实验室内,激活所述被测车辆的语音交互系统;
S3.在所述被测车辆内原声播放采集的所述音频文件,播放的所述音频文件的分贝值与步骤S1中采集的所述音频文件的分贝值相同;
S4.向所述语音交互系统多次输入预设语音唤醒指令,记录每次所述语音交互系统的响应信息;
S5.根据每次所述预设语音唤醒指令和对应的所述响应信息,判定此次测试为合格或不合格;
S6.统计步骤S5中测试合格和不合格的次数,并根据测试合格和不合格的次数计算对应预设语音唤醒指令的语音唤醒率。
本基础方案:
以保存为音频文件的方式预先采集实车行驶噪声环境(步骤S1),测试时在实验室预设分贝值下原声播放所述音频文件,以按照实车行驶噪声环境搭建实验室内噪声环境(步骤S2、S3),使得语音测试环境符合语音交互系统实车使用状态,更加真实地反映语音交互系统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03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