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夹具、装配组件及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0129.3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4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思凯;胡一廷;朱亮;涂卫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B25B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夹具 装配 组件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辅助封严环安装到低压涡轮轴的固定夹具,其中,夹环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第一端彼此枢接,且第二端可拆接;夹顶机构中,顶杆穿过第一半环并且与之螺纹连接,顶杆的第一端位于夹环外侧,而第二端位于夹环内侧,顶块位于夹环内侧,顶杆可旋转地连接顶块,顶块用于与第二半环配合而夹紧低压涡轮轴;至少三个卡爪沿周向分布,每个卡爪中,调节杆可旋转地支撑于夹环;两个法兰从调节杆侧向突出,至少远离夹环的一个法兰为非整圈型。本发明还提供包括该固定夹具的装配组件以及采用该装配组件的组装方法。采用上述固定夹具及装配组件可以方便执行该组装方法,使得组装低压涡轮单元体时可以方便检查低压涡轮轴与支撑锥壁的贴合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涡轮单元体的组装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组装低压涡轮单元体的装配组件,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封严环安装到低压涡轮轴的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低压涡轮单元体通常分为低压涡轮转子和轴两大部分,低压涡轮轴与低压涡轮转子的支撑锥壁采用短止口过盈配合,过盈0.15-0.2,再通过螺栓连接。由于止口配合紧度较大,安装过程中,需要检查两者之间是否贴合。常规装配工艺中,利用0.03的塞尺检查贴合面的缝隙,如不能通过则视为两者贴合面已贴合。
某一型号的低压涡轮单元体100的连接装配结构如图1所示,低压涡轮轴20前设有封严环30,封严环30与低压涡轮轴20、低压涡轮转子50的支撑锥壁40共用螺栓60连接,螺栓60依次穿过支撑锥壁40的连接孔40a、低压涡轮轴20的连接孔20a和封严环30的连接孔30a,通过连接螺母60a拧紧,其中,封严环30也称之为前封严环。通常对于该型号的低压涡轮单元体100,先将封严环30通过止口配合A1安装到低压涡轮轴20,然后再将安装有封严环30的低压涡轮轴20与支撑锥壁40连接。然而,封严环30为外包结构,安装到低压涡轮轴20之后便将低压涡轮轴30与支撑锥壁40的连接面或贴合面A3完全封挡,无法通过塞尺检查贴合面A3处的间隙,因而无法判断低压涡轮轴20是否安装到位。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低压涡轮单元体的组装方法或装配工艺,可以使用塞尺检查来判断低压涡轮轴是否与支撑锥壁安装到位。本发明也意在提供一种装配组件及固定夹具,可以便于实现上述组装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压涡轮单元体的组装方法,可以对具有封严环的低压涡轮单元体进行组装时可以方便使用塞尺检查低压涡轮轴与支撑锥壁的贴合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夹具及装配组件,可以实现上述组装方法,且使得上述方法方便执行。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辅助封严环安装到低压涡轮轴的固定夹具,所述低压涡轮轴具有轴向、径向和周向,所述固定夹具包括夹环、夹顶机构以及至少三个卡爪,夹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一端彼此枢接,并且所述第一半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二端可拆接地连接;夹顶机构中,顶杆径向穿过所述第一半环并且与所述第一半环螺纹连接,所述顶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夹环的外侧,而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夹环的内侧,顶块位于所述夹环的内侧,所述顶杆的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所述顶块,所述顶块用于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内壁面配合而夹紧所述低压涡轮轴;至少三个卡爪沿周向分布,每个卡爪中,调节杆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夹环;两个法兰,从所述调节杆侧向突出,用于夹持所述封严环的内孔环台,其中,所述两个法兰中,至少远离所述夹环的一个法兰为非整圈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块具有与所述低压涡轮轴分别相切的第一平直表面和第二平直表面,所述第一平直表面与所述第二平直表面构成V型形状;所述第二半环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低压涡轮轴分别相切的第三平直表面和第四平直表面,所述第三平直表面与所述第四平直表面构成V型形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平直表面和所述第二平直表面垂直,所述第三平直表面和所述第四平直表面垂直,并且所述第一平直表面和所述第三平直表面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01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