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堆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7905.4 | 申请日: | 202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1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坚太郎;田中广行;坂野雅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8/24 | 分类号: | H01M8/24;H01M8/2465;H01M8/0276;H01M8/028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怡丰律师事务所 11555 | 代理人: | 叶仲楠;杨溢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 ||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堆。在燃料电池堆(10)中,在MEA(28)的发电面(41)的外周侧设置具有电绝缘性并且设定为大致固定的厚度(D1)的框状的树脂膜(46),树脂膜(46)的外周端部(46c)与第一金属隔板(30)的第一外周端(30o)以及第二金属隔板(32)的第二外周端(32o)相比遍及整周地向外方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堆。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堆具备多个发电单电池层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发电单电池具有:在电解质膜的两侧配设电极而形成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以及在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两侧配设的一对金属隔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单电池层叠体形成用于使反应气体在层叠方向流通的连通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38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那样的燃料电池堆中,当在发电单电池的外周部发生了结露、或者附着了导电性物质时,会有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两侧的一对金属隔板彼此电连接的可能性。另外,因发电单电池的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生成水在连通孔内流动,因而会有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两侧的一对金属隔板彼此电连接可能性。这样的情况下,存在金属隔板发生腐蚀的风险。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金属隔板发生腐蚀的燃料电池堆。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燃料电池堆,具备多个发电单电池层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所述发电单电池具有:在电解质膜的两侧配设电极而形成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以及在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两侧配设的一对金属隔板,在所述燃料电池堆中,在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发电面的外周侧设置具有电绝缘性并且形成为大致固定的厚度的框状的外周膜部,所述外周膜部的外周端部与所述一对金属隔板的外周端相比遍及整周地向外方突出。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燃料电池堆,具备多个发电单电池层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所述发电单电池具有:在电解质膜的两侧配设电极而形成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以及在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两侧配设的一对金属隔板,在所述燃料电池堆中,在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发电面的外周侧设置具有电绝缘性并且形成为大致固定的厚度的框状的外周膜部,在所述一对金属隔板以及所述外周膜部分别形成用于使反应气体在所述单电池层叠体的层叠方向流通的反应气体连通孔,所述外周膜部中的围绕所述反应气体连通孔的孔形成缘部与所述一对金属隔板中的围绕所述反应气体连通孔的孔形成缘部的内端相比向内侧突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外周膜部的外周端部与一对金属隔板的外周端相比遍及整周地向外方突出。因此,即使在一对金属隔板的外周端发生了结露(或者附着了导电性物质)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外周膜部的外周端部防止这些金属隔板经由水滴(结露水)或者导电性构件而互相电连接的情形。由此,能够防止金属隔板发生腐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外周膜部中的围绕反应气体连通孔的孔形成缘部与一对金属隔板中的围绕反应气体连通孔的孔形成缘部的内端相比向内侧突出。因此,即使在发电时产生的生成水在反应气体连通孔流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外周膜部的孔形成缘部防止一对金属隔板经由生成水而互相电连接的情形。
根据参照附图来说明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电池堆的概要结构说明图。
图2是图1的燃料电池堆的部分省略纵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发电单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79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