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玻璃元件在热成型期间的碱排放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5801.X | 申请日: | 202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2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R·弗罗斯特;T·维尔克;U·诺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特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5/235 | 分类号: | C03B5/235;C03B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益华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8 | 代理人: | 赵飞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玻璃 元件 成型 期间 排放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用于控制玻璃元件在热成型期间的碱排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单元加热玻璃元件,每个燃烧器单元都提供燃烧器火焰;‑经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优选地至少周期性地、特别是连续地感测加热后的玻璃元件的光发射和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单元的燃烧器火焰的光发射,其中调整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以感测玻璃元件的总发光区域和燃烧器火焰区域;‑在感测到光发射时通过传感器单元提供一个或多个信号;‑比较一个或多个信号与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基于一个或多个信号与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的比较,确定玻璃元件的碱排放;以及‑基于所确定的碱排放控制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单元,使得所确定的碱排放在预先给定的间隔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玻璃元件在热成型期间的碱排放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玻璃元件在热成型期间的碱排放的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的热成型系统和方法使用气体燃烧器单元和工具来形成玻璃元件。燃烧器单元的加热功率通常不可再现,时间上也不恒定。因此,在热成型期间对玻璃元件的热效应也不能在不同的成型机器上或在不同的生产地点处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提供。因此,温度条件和其他参数(如热成型过程期间的玻璃粘度)必须被视为未定义、不稳定且随时间变化的。这导致玻璃元件的性能不稳定且不可再现,并因此(比如基于过度的表面碱性)导致废品率较高。
DE 198 27 554 C2示出了一种用于在制造期间对从玻璃元件发射的光进行光电检测的方法和系统,以确定该玻璃元件的随后的碱释放。然而,缺点之一在于,只能对玻璃元件在热成型过程后的碱释放做出预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方法和系统,其能够以容易的方式操作、成本低廉、稳健并且无需太多空间。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解决的其他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方法和系统,其使得关于碱排放的受控的、稳定的且可再现的玻璃元件形成过程能够与基础设备或生产场所无关。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解决的其他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在玻璃元件的热成型过程期间的碱排放的在线控制过程。
在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玻璃元件在热成型期间的碱排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单元来加热玻璃元件,每个燃烧器单元都提供燃烧器火焰;
-经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优选地至少周期性地、特别是连续地感测加热后的玻璃元件的光发射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单元的燃烧器火焰的光发射,其中对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进行调整,使得玻璃元件的总发光区域和燃烧器火焰区域被感测;
-当感测到所述光发射时,通过所述传感器单元提供一个或多个信号;
-将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与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进行比较;
-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的所述比较,确定所述玻璃元件的碱排放;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碱排放来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单元,使得所确定的碱排放在预先给定的间隔内。
在又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元件在热成型期间的碱排放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单元,每个燃烧器单元提供用于加热玻璃元件的燃烧器火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用于感测加热后的玻璃元件的光发射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单元的燃烧器火焰的光发射,对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进行调整使得玻璃元件的总发光区域和燃烧器火焰区域被感测;计算装置,该计算装置用于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单元的一个或多个信号与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并且用于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的比较来确定所述玻璃元件的碱排放;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连接到所述计算装置,用于基于所确定的碱排放来控制至少所述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单元,使得碱排放处于预先给定的间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肖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58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