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水止回系统及排水止回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54871.3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赵锂;张超;李茂林;李建业;郝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E03F5/00;E03F5/22;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排水止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止回阀(101)、潜污泵(9)、故障监测器、监测组件、控制系统(10)和止回阀外管(5);
止回阀(101)设于止回阀外管(5)内,将止回阀外管(5)分隔成上游空腔和下游空腔,止回阀(101)能够在上游水流的冲击或外力控制下打开,使上游空腔与下游空腔连通,且止回阀(101)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外力控制下闭合,使上游空腔与下游空腔密闭分隔开;
监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12)和第二传感器(13);第一传感器(12)设置在潜污泵(9)的上游,第二传感器(13)设置在止回阀(101)的下游;
控制系统(10)包括控制器和警报装置,控制器与监测组件和故障监测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监测组件监测到的上下游水位信号以及故障监测器监测到的止回阀(101)是否发生故障的信息,并能够判断出止回阀(101)是否发生故障,并根据止回阀(101)是否发生故障信息对止回阀(101)和警报装置发出动作指令;
排水止回系统在排水过程中,第一传感器(12)、第二传感器(13)、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的工作逻辑关系为:
(1)当第二传感器(13)监测下游有水时,报信号提示下游壅水,控制器仅做显示,不报警,不启动潜污泵(9);
(2)当第一传感器(12)监测上游有水时,报信号提示上游排水,控制器仅做显示,不报警,不启动潜污泵(9);
(3)当第二传感器(13)持续长时间报信号下游有水,且第一传感器(12)无信号,则表示下游壅水,上游无排水;此情况下,如第一传感器(12)监测到有信号变化,证明上游排水,启动潜污泵(9)排水;
(4)若第一传感器(12)持续长时间报信号上游有水排出,不需判断第二传感器(13),直接报警提示有上游器具损坏的问题故障,不启动潜污泵(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止回系统,其特征在于,止回阀外管(5)上安装有可拆卸外管盖(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止回系统,其特征在于,止回阀(101)包括阀体(1)和阀片(2),阀片(2)与阀体(1)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止回系统,其特征在于,阀体(1)与阀片(2)通过转轴连接,或者,阀体(1)与阀片(2)通过圆环锁扣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止回系统,其特征在于,外管盖(6)上设置有阀体安装口(6-6),阀体(1)通过转动组件安装于阀体安装口(6-6),阀片(2)与阀体(1)组装后设置在止回阀外管(5)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止回系统,其特征在于,阀片(2)的重心位于阀片(2)的中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止回系统,其特征在于,止回阀(101)为电动止回阀,止回阀(101)还设有电机,阀片(2)的开启和闭合通过电机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止回系统,其特征在于,阀片(2)的上端固设有手动连杆(4),手动连杆(4)用于带动阀片(2)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止回系统,其特征在于,阀体(1)与阀片(2)之间通过密封垫片(3)密封。
10.一种排水止回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止回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止回阀外管(5)接入上游管道,将止回阀(101)安装在止回阀外管(5)中;
步骤二:安装监测组件,将监测组件与控制系统(10)连接;
步骤三:启动监测组件、控制系统(10),排水止回系统进行排水和排水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48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大电流测试的探针测试底座
- 下一篇:纳豆牙膏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