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慧城市震灾推演快速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54048.2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5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锋;韩双洋;周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青岛汇智海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35 | 代理人: | 王皎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慧 城市 震灾 推演 快速 动力 分析 方法 | ||
1.一种智慧城市震灾推演快速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智慧城市需要监控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将数据导入智慧城市GIS平台;
步骤2,计算步骤1中需要监控的建筑各阶振动周期;
步骤3,采用PUSHOVER推覆方法,获得不同振型下基底剪力与结构顶点位移的关系,指定不同动力状态,计算不同动力状态下基底剪力;
步骤4,选取振型数,获得不同模态下顶点位移与基底剪力曲线;
步骤5,根据步骤3确定的不同动力状态的基底剪力,乘以不同模态剪力调整系数其中为第一阶振型参与系数,为第一阶至最大阶振型数的振型参与系数,j=1,2,3,……,r,r为最大振型数;
步骤6,在二阶以上最大振型数以下模态PUSHOVER推覆曲线中,根据步骤5,计算动力状态的基底剪力乘以不同模态剪力调整系数βj后的基底剪力值i为第一次至n次的迭代数;Vi是第i次迭代时,根据上次迭代在第一阶振型下,顶点位移对应的基底剪力;Vip是第i次迭代时,p阶振型下动力状态的基底剪力,基于二阶以上最大振型数以下模态PUSHOVER推覆曲线,根据Vip确定不同模态下的顶点位移uip,uip是第i次迭代时,p阶振型下动力状态的位移;
步骤7,不同动力状态下,按SRSS规则,Ui是第i次迭代时,r个振型动力状态的总位移值;
步骤8,第一次迭代时,根据步骤3计算的第一振型顶点位移u11,计算第一次迭代位移折减系数θ1=u11/U1,第一阶振型第二次迭代的位移值u21=θ1*u11;同理,计算第一次迭代后,第i次迭代位移折减系数θi=ui1/Ui,ui+1 1=θi*ui1,其中i=1,2,3,……,n,n为最后一次迭代次数;
步骤9,根据计算的u21替代步骤8的u11,重复步骤5-7,依次类推,ui+1 1替代ui1,直到(Un-Un-1)/Un<δ,迭代终止,其中δ=1%;
步骤10,当迭代终止时,计算第一振型的折减系数,θi=ui1/Ui,计算第一振型位移占结构总动力状态位移的百分比;
步骤11,将步骤3转化为第一模态下的单自由度体系的方程:
D1(t)为第一模态的动力响应,ζ1为第一模态阻尼比,ω1为第一模态频率,f1(t)为第一模态下的谱加速度值和谱位移关系函数;
步骤12,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获取场地的地面运动
步骤13,将代入步骤10的方程,计算单自由度动力体系弹塑性微分方程;
步骤14,按以下公式计算第一模态下结构顶点位移
步骤15,根据步骤10,计算多振型下结构的顶点位移
Utop(t)=u1(t)/θn;
步骤16,基于步骤3和4多模态PUSHOVER推覆结果,按SRSS规则,合成的多模态位移响应,确定不同楼层多模态位移响应比例,基于Utop(t)按照多模态位移响应比例,分配各楼层的位移响应;
步骤17,将各楼层的位移响应,实时动态加载基于步骤1的BIM建立的GIS平台,实现智慧城市震灾的快速推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城市震灾推演快速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用IFC数据导入智慧城市GIS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40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板用透明抗UV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缆接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