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介质带线宽边耦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3822.8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5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5/18 | 分类号: | H01P5/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康翔;高娇阳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介质 宽边 耦合器 | ||
本发明将耦合区主线的实心线条中去除一个轴线对称的矩形区域,形成一个1分2和2合1的分支结构,副线的对称轴与主线的对称轴重合,在耦合区域,主线上有2部分与副线发生耦合,耦合能量在耦合区之外叠加,若主线和副线的对称轴产生偏离,则在耦合区域,主线上与副线对称轴接近的分支线上的耦合能量增强,主线上与副线对称轴远离的分支线上的耦合能量减弱,耦合的2路能量相加,在副线耦合端输出的能量,相比于主线和副线的对称轴完全重合的情况,变化微小,抵消上下对称轴偏离的影响,可以在常规印制板加工精度的条件下,设计出满足耦合度精度要求的、少调试甚至免调试的耦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量耦合技术。
背景技术
耦合器是微波系统中的常用元件,应用场景有功率分配、合成、耦合等,为了保证耦合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高精度及稳定性,绝大多数耦合器都采用定向耦合器。一般而言,耦合度在-10dB~0dB之间的属于强耦合,多用于功率分配及合成;耦合度小于-20dB的属于弱耦合,多用于功率监测。根据选用传输线类型的不同,耦合器可以是波导耦合器、同轴耦合器、微带耦合器、带线耦合器等,如果主线及副线的类型不同,则为混合型的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一般有主线和副线两条传输线、四个端口,选定主线的一个端口为信号输入端口,则副线的两个端口,一个是耦合端口,一个是隔离端口,具有耦合关系的两个端口之间,信号传输是互易的。
常用的介质带线宽边耦合器采用微波印制板材制作印制图形,介质均匀性好,图形加工精度高。常规的介质带线宽边耦合器通常由3张印制板层叠组成,上层和下层印制板均为一面无铜箔、一面有铜箔的结构,中间印制板为双面制作图形的印制板,两种印制线条分别制作在同一张介质基板的正反面上。
耦合器的耦合度直接取决于印制线条之间的距离,它对耦合线条之间平面方向距离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耦合器对印制线条的正反面重合精度要求非常高,在常规加工工艺条件下,印制板成品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介质带线宽边耦合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高精度介质带线宽边耦合器包括3块高频印制板,3块印制板相互层叠压合没有间隙;上层印制板正面保留铜箔,反面去除铜箔;中间层印制板正、反两面制作印制图形;下层印制板正面去除铜箔,反面保留铜箔。
3块印制板之间的压合方式有2种,使上层印制板和下层印制板之间大面积导通:一种是机械压合,用金属箔片与上、下层印制板焊接贴合,用金属螺钉贯穿3块印制板并旋紧;一种是胶合,在3块印制板的两两之间插入半固化片,经高温熔化、降温固化,使3块印制板紧密连接,将印制板侧壁金属化。
高精度介质带线宽边耦合器采用介质带线作为传输线的宽边耦合,介质带线有2条内导体,内导体之间宽边平行,上下排列间距小;使能量在2条内导体之间耦合,2个内导体产生耦合部分的线条长度为,中心频率上的电磁波在介质中波长的1/4。
由于2个条带之间的耦合度相对于条带之间的重合尺寸非常敏感,为了实现高精度的耦合度,需要将2个条带作为印制图形,制作在同一个印制板的正反面上。
为了进一步降低条带之间重合尺寸偏差对耦合度的影响,将耦合区主线的实心线条中去除一个轴线对称的矩形区域,形成一个1分2和2合1的分支结构,副线的对称轴与主线的对称轴重合。
在耦合区域,主线上有2部分与副线发生耦合,这2部分的耦合能量在耦合区之外叠加;若主线和副线的对称轴产生偏离,则在耦合区域,主线上与副线对称轴接近的分支线上的耦合能量增强,主线上与副线对称轴远离的分支线上的耦合能量减弱;耦合的2路能量相加,在副线耦合端输出的能量,相比于主线和副线的对称轴完全重合,变化微小,抵消上下对称轴偏离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38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