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HC高压管桩蒸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0961.5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1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鑫管桩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5 | 代理人: | 陈远洋 |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phc 高压 管桩蒸养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PHC高压管桩蒸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设置矩形蒸汽池,蒸汽池四周裙板和底部中空设有通气管,裙板和底部连接通气管设有多个出气孔,底部出气孔间隔设置风机;蒸汽池裙板顶端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外侧设有密封板,蒸汽池上设有盖板,蒸汽池底部间隔固定“T”形架,蒸汽池底部两侧设有导水槽,导水槽一侧连接出水管,通气管连接外部供气管;蒸汽池底部设有一水位传感器,蒸汽池裙板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通过本发明设置防止管桩位移损坏管桩与裙板,同时蒸汽在蒸汽池内形成循环,蒸汽与管桩充分接触受热均匀,减少不合格管桩生产,确保底部管桩受热蒸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桩蒸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涉及PHC高压管桩蒸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并扩大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质条件适合管桩的使用特点,管桩的需求量猛增,从而迅速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年底,全国已有400多家管桩生产企业(不含台湾地区厂家),生产各类管桩2.5亿米左右,产值达300多亿人民币。同时为管桩行业配套的辅助产品年产值也近250亿元,成为一个富有朝气的新兴产业,目前管桩已占全国水泥制品行业产值的50%左右。
目前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566087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混凝土桩用蒸养结构,包括蒸养区域,设于蒸养区域上的多个模具,以及用于对模具进行蒸养的蒸汽系统;其中,每个模具内分别装配有混凝土桩,且相邻两个模具之间均留有一间隙,并定义为蒸汽通道;所述蒸汽系统包括蒸汽管,及设于蒸汽管上并与蒸汽管连通的多个蒸汽管结头;其中,每相邻两个模具之间的蒸汽通道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蒸汽管结头,并通过该蒸汽管结头将蒸汽管内的蒸汽引导至蒸养区域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1、PHC混凝土管桩为长空心圆柱形,当其吊装至蒸汽池内并且多个堆叠容易滚动,而由于管桩自身重量较大,多个管桩滚动,管桩桩身受力破损,同时也会撞击蒸汽池壁损坏设备;2、限于蒸汽池出气方式采用管壁四周出气,在蒸汽池内不易形成循环,使管桩受热不均匀,不利于管桩得到充分蒸汽养护;3、现有蒸汽池无法实时观测内部运行状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PHC高压管桩蒸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限位“T”形架限位管桩底部堆叠,防止管桩滚动,通过在底部出气口设置风机促进蒸汽在蒸养池内充分循环,保障管桩各部位在工作时间内充分受热。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PHC高压管桩蒸养系统,其设置矩形蒸汽池,蒸汽池四周裙板和底部中空设有通气管,裙板和底部连接通气管设有多个出气孔,出气孔均匀分布四周裙板,底部出气孔由两侧向中部密集,底部出气孔间隔设置风机;蒸汽池裙板顶端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外侧设有密封板,蒸汽池上设有盖板,盖板两端卡接密封板和集水槽,盖板中部设有凸起嵌入蒸汽池密封;蒸汽池中部向两侧倾斜1-15°,蒸汽池底部间隔固定“T”形架,蒸汽池底部两侧设有导水槽,导水槽一侧连接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阀门,通气管连接外部供气管,供气管上设有加压泵;蒸汽池底部设有一水位传感器,蒸汽池裙板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外设蒸汽池的显示装置,裙板一侧上方设有带有阀门的释压出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T”形架间隔为管桩直径的1/2-2/3。
作为优选,所述的相邻两个“T”形架之间设置一半圆形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盖板两端设置有两条密封凸条,密封凸条嵌入集水槽。
PHC高压管桩蒸养系统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
1)开盖:使用行车将蒸汽池盖板吊运至一侧空地或吊运至相邻蒸汽池盖板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鑫管桩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鑫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09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振镜扫描的多模式双通道成像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自旋式曝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