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自由度燃油箱总成振动台架试验装置及耐久试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0294.0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1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何钐;李淼;刘超;王庆义;陈猛;杜宇翔;王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3/00;G01M7/0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赵龙骧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度 燃油 总成 振动 台架 试验装置 耐久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自由度燃油箱总成振动台架试验装置及耐久试验方法。两自由度燃油箱总成振动台架试验装置,包括燃油箱总成、车架以及第一加载装置和第二加载装置,车架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车架的左纵梁连接有燃油箱总成,车架的顶面连接有第一加载装置,车架的右纵梁连接有第二加载装置,第一加载装置包括上下振动的第一作动器,第一作动器设置在车架顶面驱动车架垂向振动;第二加载装置包括上下振动的第二作动器和铰接件,第二作动器通过铰接件与车架右纵梁活动连接驱动车架侧倾运动。本发明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商用车燃油箱总成的整车实际工况,得到更加准确的燃油箱总成耐久性能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自由度燃油箱总成振动台架试验装置及耐久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燃油供给系统是汽车动力的来源,其中,燃油箱的支撑装置承载着油箱重量,一旦发生断裂将会直接导致油箱的脱落,动力源中断,并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尤其对于行驶路面状况较差的工程用车来说,路面冲击大,燃油箱托架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因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燃油箱总成进行耐久性能考核,使其满足整车的使用要求,提高燃油供给系统的可靠性十分必要。
目前的燃油箱总成振动台架试验均采用单自由度方案进行,结合图2所示,利用工装夹具2将燃油箱1固定于振动台工作台3上进行单自由度振动。单自由度燃油箱总成振动台架试验测得的燃油箱耐久性数据与实车状态有较大差异,这是因为燃油箱总成仅能完成随车架垂直上下运动单自由度的工况,而实车燃油箱的主要运动方式是由车架的垂直振动和绕车辆前进方向的转动(侧倾)两个自由度共同叠加完成的运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自由度燃油箱总成振动台架试验装置及耐久试验方法,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商用车燃油箱总成的整车实际工况,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燃油箱总成耐久性能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两自由度燃油箱总成振动台架试验装置,包括燃油箱总成、车架以及对车架施加外力的加载装置,所述车架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加载装置包括第一加载装置和第二加载装置,所述车架的左纵梁连接有所述燃油箱总成,所述车架的顶面连接有所述第一加载装置,所述车架的右纵梁连接有所述第二加载装置,所述第一加载装置包括上下振动的第一作动器,所述第一作动器设置在车架顶面驱动车架垂向振动;所述第二加载装置包括上下振动的第二作动器和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一端与车架的右纵梁连接,所述铰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作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作动器通过铰接件与车架右纵梁活动连接驱动车架侧倾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加载装置还包括滑板、滑块、滑轨和滑轨支架,所述滑板的顶面设置有所述第二作动器,所述滑板的内侧通过所述铰接件与右纵梁活动连接,所述滑板的外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板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通过滑轨支架竖直固定在地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铰接件为球铰,球铰的球座与滑板的内侧固定,所述球铰的球销与车架右纵梁固定,当第二作动器不运动时,球铰的球销与车架右纵梁垂直设置,所述球铰的球销仅在竖直平面上下摆动运动,其摆角在-30°~+3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板与车架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作动器固定在滑板的顶面中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燃油箱总成包括燃油箱本体,燃油箱箍带以及燃油箱托架,所述燃油箱托架的承托部承载所述燃油箱本体,所述燃油箱箍带将燃油箱本体固定在燃油箱托架上,所述燃油箱托架的固定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左纵梁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载装置还包括车架横板,所述车架横板的一端固定在左纵梁上,另一端固定在右纵梁上,所述车架横板设置在车架中心轴线的中垂线上,所述第一作动器固定在车架横板的中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左纵梁和右纵梁前端的前端横梁和连接左纵梁和右纵梁后端的后端横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0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