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隔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50077.1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5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伟;陆国强;李俊光;冯金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B29C53/84;B29C48/92;B29C48/90;B29C48/685;B23K26/70;B23K26/21;B23K20/10;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隔 复合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阻隔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层(1)、阻隔层(3)、铝层(5)、增强层(7)及外包覆层(8),所述内衬层(1)与阻隔层(3)之间设有第一热熔胶层(2),所述阻隔层(3)与铝层(5)之间设有第二热熔胶层(4),所述铝层(5)与增强层(7)之间设有第三热熔胶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1)采用耐腐蚀的塑料层通过挤出成型;所述第一热熔胶层与阻隔层(3)是通过挤出成型;所述铝层(5)是铝片通过搭接焊在第二热熔胶层(4)外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增强层(7)是增强材料通过轴向、环向、螺旋缠绕形成;所述外包覆层(7)是热塑性树脂通过挤出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1)及外包覆层(7)均为PVDF、PERT、PEX、PE、PP、PEX、UHMWPE、PEEK、POK、PA、PB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3)为EVOH、PVDC、POK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层(5)为铝片经过超声波或者激光进行搭接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7)采用的增强材料为连续单向纤维预浸带、纤维干纱、钢丝或钢带,所述连续单向纤维预浸带及纤维干纱所用的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涤纶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组成,所述增强材料的缠绕角度为0-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熔胶层(2)及第二热熔胶层(4)是用内衬层材料接枝的马来酸酐,第三热熔胶层(6)是用外包覆层材料接枝的马来酸酐。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阻隔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内衬层的挤出:采用拉伸流变挤出机对内衬层进行挤出,机筒内壁开有1-2mm深,4-6mm宽沟槽,沟槽数量为3-6个,呈环形均匀分布于机筒内壁,转子采用偏心转子,机筒和模头加热区间共8个,加热温度设置范围为200-260℃,偏心转子挤出速度为20-50转/min;
2)真空定径:采用定径套对管材的内衬层进行真空定径,其真空度为0-6bar,并采用冷水循环冷却;
3)第一热熔胶层挤出包覆:采用包覆挤出机对第一热熔胶层进行挤出,其挤出温度设置为170-250℃;
4)阻隔层挤出包覆:采用层叠挤出机对阻隔层进行挤出,叠层数为4-20层,挤出工艺温度设置为120-300℃;
5)第二热熔胶层挤出包覆:采用包覆挤出机对热熔胶层进行挤出,其挤出温度设置为170-250℃;
6)铝层搭接焊:铝层采用连续铝箔进行搭接焊包覆,铝箔厚度为0.2-2mm,采用激光对焊缝进行加热;
7)第三热熔胶层挤出包覆;采用包覆挤出机对热熔胶层进行挤出,其挤出温度设置为170-250℃;
8)增强层缠绕:增强层采用正反螺旋交叉缠绕,缠绕角度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D为当前缠绕层内径,d为复合管内径,采用吹热风的形式对缠绕的当前层进行加热,温度设置为130-190℃,缠绕后的复合管通过一个短波红外加热烘箱,其温度设置为100-140℃,张紧力设置为30-300N;
9)外包覆层挤出包覆:外层采用包覆挤出机挤出包覆时,模头采用可抽真空模头,使大气压作用在外层表面上,真空度为0.02-0.1MPa;
10)牵引;采用三抓履带式牵引机进行牵引;
11)切割收集:采用管材切割机进行定长切割并进行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00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