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渣土制砖及砂石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49552.3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夏忠勇;张鹤;李高华;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昌升建筑新材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30;C04B33/3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 地址: | 310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渣土 砂石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渣土制砖及砂石工艺,涉及砂石生产工艺领域,包括第一次破碎工序、第一次筛分工序、循环工序、第二次破碎工序、第二次筛分工序、配料工序、陈腐工序、成型工序、干燥工序和烧成工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建筑渣土,有利于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本发明不用传统的制砖所需开采的页岩等原料,节约资源;本发明不仅能得到砖,还能得到建筑砂石等多种产品;本发明成型压力大,有利于提高抗压强度,抗压强度可达30MPa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砂石生产工艺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渣土制砖及砂石工艺。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建筑物拆除等工程建设中常会产生大量渣土,尤其在山区施工或矿山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往往会更多。由于各地地质差异等原因,渣土的成分不一,有的以土为主,有的含有碎石,有的含有碎裂砖块、水泥等块状物。由于组成复杂,造成回收利用困难。目前常以堆存为主,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因此研究一种处理工艺既能改善上述问题,又能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渣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渣土制砖及砂石工艺,解决了建筑渣土处理困难的问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建筑渣土制砖及砂石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次破碎工序:将废弃的建筑渣土通过一次破碎机进行破碎,得到破碎后的产物a;
步骤二、第一次筛分工序:将步骤一得到的产物a通过一次筛分设备进行筛分,得到分别位于设备上、中、下层的产物b1、b2、b3;
步骤三、循环工序:将步骤二得到的产物b1返回至步骤一,并混入废弃建筑渣土中,重复步骤一、步骤二的操作;
步骤四、第二次破碎工序:将步骤二得到的产物b3通过二次破碎机进行第二次破碎,得到第二次破碎后的产物c;
步骤五、第二次筛分工序:将步骤四得到的产物c通过二次筛分设备进行第二次筛分,得到分别位于设备上、中、下层的产物d1、d2、d3;
步骤六、配料工序:将步骤五得到的产物d3与原料e混合后,加入水并搅拌均匀得到产物f;
步骤七、陈腐工序:将步骤六得到的产物f进行陈腐,得到产物g;
步骤八、成型工序:将步骤七得到的产物g固化成型,得到坯体h;
步骤九、干燥工序:将步骤八得到的胚体h进行干燥,得到生砖i;
步骤十、烧成工序:将步骤九得到的生砖i进行烧制,得到砖j;
上述步骤中,所述砖j即为成品砖,所述产物b2、d1、d2为建筑砂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一中所述的一次破碎机为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产物a的直径小于150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二中所述的一次筛分设备采用双层筛,该双层筛为直线筛、圆振筛、共振筛和概率筛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上层筛孔直径为25~70mm,下层筛孔直径为5~50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四中所述的二次破碎机为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产物c的直径小于80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五中所述的二次筛分设备采用双层筛,该双层筛为直线筛、圆振筛、共振筛和概率筛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上层筛孔直径为0.5~40mm,下层筛孔直径为0.03~5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六中所述的原料e为矿山覆土、粘土、黄土、红土、砂土、腐殖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产物f含水质量分数≤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昌升建筑新材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日昌升建筑新材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95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镜移动装置
- 下一篇:取货位置调整方法、装置、移动机器人系统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