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异型竹重组材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48990.8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5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苏团;周志旺;谢桂香;董雁;侯伦灯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岩学院;福建雪龙竹木工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7K3/52 | 分类号: | B27K3/52;B27K9/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林祥成 |
| 地址: | 36401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异型 重组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异型竹重组材的制备方法,它采用碱液浸渍蒸煮软化与高频加热工艺,包括应用碱液浸渍蒸煮竹材以及所进行的漂洗、浸渍热固性树脂与干燥处理,以及竹材重组高频加热处理,制得结构和特性得到明显优化和改善的高效异型竹重组材产品,其平均密度可控制在0.90~1.20g/cm3,抗弯强度90~150MPa,弹性模量9000~15000MPa,吸水厚度变化率小于5%。本发明制得的高效异型竹重组材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好,并具有高的耐候性、防潮性和尺寸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工程领域中竹木材制备技术,特别是一种高效异型竹重组材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利用碱液浸渍蒸煮软化与高频加热制备竹重组材的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竹重组材制备技术普遍采用蒸汽加热法热解竹材、浸渍胶粘剂、竹材干燥、方料组坯冷压胶合或平面板材组坯热压胶合等方式生产。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蒸汽加热竹材热解软化效果不均、深度不够、变化不显著;二是方料组坯冷压胶合成型生产周期长、效率低、出材率低,平面板材组坯热压胶合产品结构与形式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异型竹重组材的制备方法,以制得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好,并具有高的耐候性、防潮性和尺寸稳定性的高效异型竹重组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一种高效异型竹重组材的制备方法采用碱液浸渍蒸煮软化与高频加热工艺,包括应用碱液浸渍蒸煮竹材以及所进行的漂洗、浸胶、干燥处理,以及竹材重组高频加热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竹材碱液浸渍蒸煮处理
新鲜生竹经专用设备进行单元制备,然后在质量比浓度2%~4%的NaOH稀碱液中浸渍蒸煮处理竹材,蒸煮软化的技术参数为压力温度时间再清水浸泡清洗后进行浸渍热固性树脂与干燥处理,竹材中残留的微量碱液有利于后续热压阶段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洗液作为低浓度碱液循环使用,以确保生产过程无环境污染;
(2)竹材浸渍胶液与干燥处理
选用热固性树脂,浸渍树脂固含量15%~35%,竹材浸渍工艺通常采用常温直接浸渍法,浸渍热固性树脂量约为竹材质量的10%~20%,为避免竹材表面热固性树脂提前预固化的现象,浸胶竹材进行低温干燥处理,干燥温度60~80℃、浸胶竹材干燥后控制含水率10%~18%;
(3)高频加热竹重组材胶合
依据竹重组材性能需要,通过工艺控制量比变化调整竹材内浸渍热固性树脂,并调整竹材重组结构以控制产品密度分布与结构功能变化,竹材可以重组胶合为平面、弯曲或异型人造板产品,铺装好的板坯可经高频加热胶合成型,高频加热尤其适用于厚板材、弯曲或异型竹重组材热压,高频通过选择2~6.78MHZ的频率,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同处在电场之中的热固性树脂进行加热,降低能耗提高加热效率,常用高频功率为50~300kw、加压压力3.0~7.0MPa、温度110~150℃、时间1~2min/mm,制得高效异型竹重组材产品,产品的结构和特性得到明显优化和改善,其平均密度可控制在0.90~1.20g/cm3,抗弯强度90~150MPa,弹性模量9000~15000MPa,吸水厚度变化率小于5%。
所述热固性树脂是酚醛树脂或氨基树脂中的一种。
本发明一种高效异型竹重组材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在竹材经碱液浸渍蒸煮软化处理后进行竹材高频加热胶合重组的加工,主要工艺过程包括竹材单元制备、碱液浸渍蒸煮、浸渍胶粘剂、竹材干燥、高频加热重组等,充分利用竹材碱液浸渍蒸煮产生的竹材结构与化学组分变化,以及高频加热胶合相结合的热压工艺,改变了传统的竹重组材产品易霉变、内部结构不均、易变形翘曲等问题,生产过程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可使竹重组材产品的结构和特性得到明显的优化和改善,制得的高效异型竹重组材产品不仅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好,其耐候性、防潮性和尺寸稳定性也得到显著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岩学院;福建雪龙竹木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龙岩学院;福建雪龙竹木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89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