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收式循环的多功能换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46839.0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5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祝令辉;陈何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泛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5B3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循环 多功能 换热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式循环的多功能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筒体管板,及设于筒体管板内的经济器、蒸发器、吸收器和吸收剂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筒体管板内设有垂直的中心隔板和双向收液器,中心隔板的上侧面与双向收液器的下侧面连接形成板状整体结构,将筒体管板分割成两个半筒,蒸发器和吸收器设于中心隔板的两侧,吸收剂喷淋系统和经济器设于双向收液器的两侧,且吸收剂喷淋系统与吸收器位于同一半筒内,经济器与蒸发器位于同一半筒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吸收器、蒸发器和经济器合成一体,减小了原来多个换热器的总占用空间,省去了原三个换热器间的气相管道连接,减少了气体阻力,优化了系统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式循环的多功能换热器。
背景技术
吸收式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发生器、吸收器、蒸发器等各换热器、泵、阀门等组成,通过工质的相变实现制冷换热。目前,吸收式循环系统的蒸发器、吸收器、经济器,大多用单独的换热器,占用空间大,并且这三个换热器间气相流动还需要管路连接,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吸收式循环的多功能换热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式循环的多功能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吸收式循环的多功能换热器,包括筒体管板,及设于筒体管板内的经济器、蒸发器、吸收器和吸收剂喷淋系统,
所述筒体管板内设有垂直的中心隔板和双向收液器,所述中心隔板的上侧面与双向收液器的下侧面连接形成板状整体结构,将筒体管板分割成两个半筒,所述蒸发器和吸收器设于中心隔板的两侧,所述吸收剂喷淋系统和经济器设于双向收液器的两侧,且吸收剂喷淋系统与吸收器位于同一半筒内,经济器与蒸发器位于同一半筒内;
所述筒体管板上设有循环水进出口、载冷剂进出口和液态制冷剂进出口,所述循环水进出口分别与吸收器的管程进出水端连接,所述载冷剂进出口分别与蒸发器的管程进出端连接,所述液态制冷剂进出口与经济器的管程进出端连接,所述经济器的管程的出端为线性排列的开孔,开孔位于经济器最底端管程的下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双向收液器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双向斜百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中心隔板的上侧面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尖峰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吸收器和蒸发器底部均设置有集液槽,所述吸收器底端还设有工质出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蒸发器的集液槽分别与吸收器和经济器之间设有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上设有泵,泵出水端的两组连通管路上均设有阀门,用于切换通向吸收器和经济器的流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蒸发器的集液槽通向吸收器的连通管路出口位于吸收器的集液槽,所述蒸发器的集液槽通向经济器的连通管路延伸至经济器内管程下方,且末端的连通管路下端开设有喷淋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筒体管板的两端均设有封头本体,所述封头本体内部对应经济器、蒸发器与吸收器的分界处设有封头隔板,所述筒体管板的内表面、中心隔板的表面、封头本体的内表面和封头隔板表面均设有保温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蒸发器与经济器之间还设有蒸发器测温点,用于测量蒸发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吸收式循环的多功能换热器为吸收式制冷循环换热器或吸收式制热循环换热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将吸收式循环系统的吸收器、蒸发器和经济器合成一体,减小了原来多个换热器的总占用空间,省去了原三个换热器间的气相管道连接,减少了气体阻力,优化了系统布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泛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普泛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68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