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45875.5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8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徐雪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立 |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50;A61M5/31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吴凡 |
| 地址: | 317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缩式 安全 注射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控性差、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高的问题。本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包括针筒、针头座、针筒内的推杆以及推杆上的胶塞,胶塞内侧设有环形沟槽,推杆上设有止退片,推杆前部与针头座之间设有自毁结构,止退片外侧具有若干能与胶塞后端面相抵靠的作用部,各作用部的最外侧到推杆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小于环形沟槽的内半径,当胶塞前端与针筒前端内壁或针头座后端相抵靠时推动推杆能在自毁结构工作前使各作用部将胶塞后端向环形沟槽内挤压变形。本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具有操作要求低、可控性高、使用便捷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注射器,尤其涉及回缩式安全注射器。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使用不卫生的注射器而造成病毒的较差感染,以及为了防止使用过的注射器被重复使用或是针头外露而扎到他人,带自毁功能的安全注射器由此得到了越来越大规模地使用。目前,带自毁功能的安全注射器基本上都是回缩式的,它一般包括针筒、卡接在针筒前端且带针头的针头座、设置于针筒内的推杆以及套接在推杆上的胶塞,在注射完成时(即胶塞被打到针筒的零位线位置)推杆前端会插入到针头座内,此时继续推动推杆使胶塞前端被挤压而使推杆能继续往前移动,这样一来推杆与针头座之间就能在一个自毁结构的作用下连接在一起以激发注射器的自毁功能,接着只需通过推杆将针头及针头座拉入针筒内,再将推杆折断使针头及针头座被限位在针筒内即可完成自毁,具体可参照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02077.9所公开的一种安全自毁式注射器。
目前,市场上的安全注射器大都设置为胶塞打到零位线的同时激发自毁功能,即医护人员推动推杆将药液全部注射完毕的同时推杆前端直接与针头座通过自毁结构连接在一起。但是,这种方式引起了一个弊端,医护人员在将药水抽入针筒前需要将空气排出,医院人员在该步骤中的操作习惯是直接将胶塞打到针筒的零位线处(因为这样能取得最优的排空气效果),但由于上述的设置,导致经常出现注射器还未使用就被激发自毁而无法使用,即可控性比较差、对操纵人员的操作要求比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一种方式是如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88526.8所公开的一次性注射器和用于一次性注射器的推杆,它通过在防止胶塞后退的挡台上设置推压部分,使得胶塞被打到针筒零位线时不自毁,同时在注射完成后继续推动推杆时使推压部分向后变形,以使推杆能继续向前移动来激发自毁;
另一种方式是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10025398.4所公开的一种安全式注射器中的安全激发装置,它通过设置若干激发凸头,在注射时由各激发凸头对胶塞进行支撑防止倒退,并在注射结束后通过各激发凸头作用在胶塞上使其变形来,以使推杆能继续向前移动来激发自毁;
亦或是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20292188.2所公开的自毁注射器的芯杆结构,它在芯杆上设置若干易变形的支撑条,各支撑条的总支撑力大于芯杆注射时受到的药液反作用力以确保对胶塞的支撑,同时在注射结束后继续推动芯杆使各支撑条完全变形或折断,以使推杆能继续向前移动来激发自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回缩式安全注射器,解决了可控性差、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包括针筒、卡接于针筒前端内的针头座、滑动设置于针筒内的推杆以及套接于推杆上的胶塞,所述的胶塞内侧设有环形沟槽,推杆上设有止退片,推杆前部与针头座之间设有自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退片外侧具有若干能与胶塞后端面相抵靠的作用部,各作用部的最外侧到推杆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小于环形沟槽的内半径,当胶塞前端与针筒前端内壁或针头座后端相抵靠时推动推杆能在自毁结构工作前使各作用部将胶塞后端向环形沟槽内挤压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立,未经徐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58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