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森林的产前胎儿监护智能判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5663.7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6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魏航;郭傲;陈沁群;陈妍荻;洪佳明;林伙旺;陈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三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06F18/2431;A61B5/00;A61B5/02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邓潮彬 |
地址: | 5105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森林 产前 胎儿 监护 智能 判读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森林的产前胎儿监护智能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经预处理且已知分类的p维CTG临床特征向量作为多粒度扫描阶段的输入,分别经三个滑动窗口扫描,得到CTG临床特征子样本,所述三个滑动窗口的长度分别为d1维、d2 维和d3维;
步骤2:将上述经多粒度处理后的CTG临床特征子样本分别输入到普通随机森林模型A和完全随机森林模型B,分别输出(p-d1+1)、(p-d2+1)、(p-d3+1)维类别向量,再合并得到三个表征向量,分别为d1维表征向量、d2维表征向量和d3维表征向量;
步骤3:将d1维表征向量输入至级联森林阶段的四个森林模型,所述四个森林模型分为随机森林模型C、完全随机森林模型D、加权随机森林模型E和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F,所述d1维表征向量经四个森林模型,得到对应d1维表征向量的4m维的类别向量,然后将所述对应d1维表征向量的4m维的类别向量与d1维表征向量合并,得到(4m+d1)维的向量,即第1A级;
步骤4:将(4m+d1)维的向量继续输入至四个森林模型,得到对应d2维表征向量的4m维的类别向量,然后将所述对应d2维表征向量的4m维的类别向量与d2维表征向量合并,得到(4m+d2)维的向量,即第1B级;
步骤5:将(4m+d2)维的向量继续输入至四个森林模型,得到对应d3维表征向量的4m维的类别向量,然后将所述对应d3维表征向量的4m维的类别向量与d3维表征向量合并,得到(4m+d3)维的向量,即第1C级;
步骤6:每增加一级数,级联森林利用交叉验证进行计算,通过验证集对四个森林模型产生的每个类别向量进行评估,级联森林经N次迭代循环后,将(N-1)C级的(4m+d3)维的向量继续输入至四个森林模型,得到对应d1维表征向量的4m维的类别向量,然后将所述对应d1维表征向量的4m维的类别向量与d1维表征向量合并,得到(4m+d1)维的向量,即第NA级;
步骤7:将步骤6得到的第NA级(4m+d1)维的向量输入至四个森林模型,得到(4m+d2)维的向量,即第NB级;
步骤8:将步骤7得到的第NB级(4m+d2)维的向量输入至四个森林模型,得到第NC级的(4m+d3)维的向量,此时,经交叉验证计算后,深度森林预测准确率已不再增加,则级联森林停止迭代,并将所述第NC级的(4m+d3)维的向量最后一次通过四个森林模型,得到4个m维的类别向量,将所述4个m维的类别向量的每一类的预测准确率相加后取平均值,取最大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森林的产前胎儿监护智能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维CTG临床特征向量从基线、变异、周期变异、加速、减速、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变异减速、延长减速、轻度减速、重度减速、胎动、宫缩次数、加速时间、加速幅度、短变异、高变异时间、低变异时间、有加减速时间、宫缩强度、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变异减速时间、数据丢失和孕周共25项临床特征信息中选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森林的产前胎儿监护智能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输入数据标准化以及输出数据编码,所述输入数据标准化采用z-score数据标准化方法,所述输出数据编码采用one-hot独热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森林的产前胎儿监护智能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得到的CTG临床特征子样本包括(p-d1+1)个d1维CTG临床特征子样本、(p-d2+1)个d2维CTG临床特征子样本和(p-d3+1)个d3维CTG临床特征子样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森林的产前胎儿监护智能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得到的(p-d1+1)、(p-d2+1)、(p-d3+1)维类别向量的个数分别为2(p-d1+1)个、2(p-d2+1)个和2(p-d3+1)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森林的产前胎儿监护智能判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得到的d1维表征向量、d2维表征向量和d3维表征向量分别为2m(p-d1+1)维、2m(p-d2+1)维和2m(p-d3+1)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三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三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56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