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造胶合生态板用的全水性脱模剂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45471.6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8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罗健军;曾祥云;王方方;刘保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力太化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3/60 | 分类号: | B29C33/60;B29C33/62;B29C33/64;B29L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余昌昊 |
| 地址: | 2016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 胶合 生态 水性 脱模剂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人造生态板用的全水性脱模剂,包括脱模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助剂和溶剂,本发明制备的脱模剂具有高惰性,高疏水性和高离型性,有助于脱模剂的快速成型以及脱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模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造胶合生态板用的全水性脱模剂。
背景技术
人造胶合生态胶合板的一般制造过程,在开放或封闭的模具中在存在脱模剂的情况下通过任选改性的有机聚异氰酸酯与稻秸、麦秸、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木质纤维颗粒或粉以及木材片纤维素的反应在压机压板制造人造胶合生态胶合板。人造胶合生态胶合板可以替代传统的三醛板,解决传统板材含醛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板材的无醛化和木质家具生态化;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稻秸、麦秸、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材料,解决稻秸、麦秸、玉米通过传统燃烧处理带来的大气环境问题,所以压缩的纤维素与异氰酸酯粘合剂的生产人造胶合生态在极具工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国家提倡的环保和循环经济。但所描述的方法仍有一些技术上的缺陷,例如由于聚氨基甲酸酯与其他材料突出的粘合力。特别不利的是模制品附着于模具上并因此难于从模具上移去,这经常导致破坏模制品,特别是其表面。为了规避缺点,通常采用注射法和喷射法将脱模剂喷涂在抛光的金属模具表面,在金属模具表面形成具有外润滑剂的均匀涂层。
人造板材的生产过程中,热压机中热压膜和板坯之间会产生粘连,即所谓的粘板现象,严重时会影响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为了弱化板材制品与热压板间的吸附或粘结,常采用能够形成有效隔离膜的添加剂-脱模剂。脱模剂是一种用在两个彼此易于粘着的物体表面,形成界面膜层,使粘结物与粘物之间形成隔离,从而易于剥离,使板材制品脱模更容易和更便捷。
但是现有的通过热压对人造胶合生态板在模具中进行热压的时候,由于异氰酸酯胶粘剂的高反应活性和高粘结强度、热压板金属模具强有力吸附或粘接作用以及异氰酸酯胶粘剂对水及脱模剂中表活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金属模具极易容易产生积垢。现有脱模剂与异氰酸酯胶粘剂匹配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脱模剂在施工过程残留在模具上积垢成分分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异氰酸酯胶粘剂与纤维反应的残留成分,异氰酸酯胶粘剂与脱模剂和水反应的残留成分,脱模剂中的成分如树脂或高分子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整体呈惰性,使板材制品脱模更便捷,有效解决脱模剂积垢问题的人造胶合生态板用的全水性脱模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人造生态板用的全水性脱模剂,包括脱模活性物质、模具保护高聚物、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助剂和溶剂。
优选的,所述脱模活性物质包括硅油和硅油脂;所述硅油为高分子量二甲基硅油、长链烷基硅油、长链烷基芳基硅油、苯基硅油和含氢硅油中至少一种;
所述硅树脂为甲基硅树脂、甲基含氢硅树脂,甲基乙烯硅树脂、倍半硅氧烷等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一种聚烯烃蜡,所述聚烯烃蜡当模温较高,能克服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温度以上时,使脱模剂能有效润湿表面。所述聚烯烃蜡为氧化聚乙烯昔蜡、高结晶性聚乙烯蜡和超支化聚乙烯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物质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所述助剂包括一种成膜助剂如混合二元酸酯(DBE)、二异丙醇己二酸酯、十二碳醇酯和十二碳醇酯、十甲基环戊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中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所述人造生态板用的全水性脱模剂的制备方法为:
油相体系混合:向多功能反应釜中加入所述脱模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待搅拌同时搅拌形成均匀的油相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力太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力太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54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