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力耦合驱动散热机构以及散热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45354.X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5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向建化;陈稀波;刘泽宇;廖红艳;邓亮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H02K9/06;H02K5/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 耦合 驱动 散热 机构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力耦合驱动散热机构以及散热装置,磁力耦合驱动散热机构用于安装在散热管上,包括:内叶轮,安装在散热管内部,内叶轮设置成能够在散热管内转动;内磁转子,设置成与内叶轮同轴转动;外磁转子,安装在散热管外部,外磁转子与内磁转子磁吸耦合,使得外磁转子能够跟随内磁转子同步转动;以及外叶轮,设置成与外磁转子同轴转动。磁力耦合驱动散热机构一般安装在散热管的受热端,通过在散热管上安装该装置,可充分利用热气流产生的动能,除去电磁能,无需额外提供动力即可驱动外叶轮转动,进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力耦合驱动散热机构以及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磁力传动的技术发展比较晚,而且其应用的领域比较少,技术不够成熟。在散热装置中利用磁力耦合的装置也比较少。
现有的散热管内形成有一个循环回路,气流在散热管内从散热管的受热端流动至散热管的冷却端,气流在压差的动力下实现了在管内的流动,其热动力直接浪费,无法对散热带来任何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磁力耦合驱动散热机构以及散热装置,能够利用散热管内气流的动力,以辅助散热。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磁力耦合驱动散热机构,用于安装在散热管上,包括:内叶轮,安装在散热管内部,所述内叶轮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散热管内转动;内磁转子,设置成与所述内叶轮同轴转动;外磁转子,安装在散热管外部,所述外磁转子与所述内磁转子磁吸耦合,使得所述外磁转子能够跟随所述内磁转子同步转动;以及外叶轮,设置成与所述外磁转子同轴转动。
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磁力耦合驱动散热机构一般安装在散热管的受热端,散热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较大,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流动至冷却端。此时,安装在散热管内部的内叶轮可以在气流的动力作用下发生转动,内磁转子跟随同步转动,外磁转子在磁力耦合的作用下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外叶轮转动,外叶轮产生的风能用于热管散热。通过在散热管上安装该装置,可充分利用热气流产生的动能,除去电磁能,无需额外提供动力即可驱动外叶轮转动,进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磁转子的外周设置有至少两条间隔分布的第一磁条,两个相邻的第一磁条的相对端的磁极互为相异,所述外磁转子的内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条数量相同的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与所述第一磁条一一配对,两个相邻的第二磁条的相对端的磁极互为相异,相互配对的所述第一磁条和所述第二磁条的磁极分布相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条阵列分布在所述内磁转子的外周,所述第二磁条阵列分布在所述外磁转子的内周,所述第二磁条位于所述第一磁条的径向正上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磁转子设置成轴承结构,所述轴承结构包括外圈、滚动部以及内圈,所述外圈固定安装在散热管上,所述第二磁条分布在所述内圈的内侧壁上,所述内圈通过滚动部与所述外圈转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圈沿轴向形成有连接键,所述外叶轮通过连接键与内圈固定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条与所述散热管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一预定间隙,所述第二磁条与所述散热管的外周壁之间具有第二预定间隙。
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管以及所述的磁力耦合驱动散热机构,所述散热管包括受热端和冷却端,所述磁力耦合驱动散热机构靠近所述受热端安装,所述外叶轮用于带动气流从受热端流向冷却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的受热端和冷却端均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平面状,所述连接部的表面积大于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为直管或U形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内布设有毛细芯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53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