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钠碱干法脱硫灰循环利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44745.X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1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鲍剑;杨艳艳;张齐伟;卢昊;李纲;袁英刚;申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晨晰洁净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83;C01C1/24;C01D7/00;C05C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钠碱干法 脱硫 循环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钠碱干法脱硫灰循环利用方法。所述钠碱干法脱硫灰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小苏打钠碱干法脱硫灰送入脱硫灰溶解反应器,与系统内的双效蒸发单元送来的冷凝水或工艺水配置成硫酸钠饱和溶液,再通入压缩空气。本发明提供的钠碱干法脱硫灰循环利用方法,彻底解决SDS钠碱干法脱硫工艺中脱硫灰固废处理问题,实现污染物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脱硫装置运行成本;整套工艺无固废、无废水、无废气产生,所有系统物料循环使用;中和反应产生的少量含氨气体送至脱硝装置进口用于当做还原剂或返回复分解反应器回收利用;副产硫酸铵产品可用作农业化肥出售,降低装置运行成本;采用二氧化碳和氨水(氨气)作为原料,有效的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钠碱干法脱硫灰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烟气脱硫一直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治理技术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和进步,形成了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和半干法脱硫三大类脱硫技术体系,随着环保要求的逐年提高和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湿法脱硫工艺存在的设备腐蚀、产生废水和含气溶胶湿气排放问题,半干法脱硫工艺投资高、效率偏低等问题的显现,SDS钠碱干法脱硫技术由于自身脱硫效率高、设备投资省、占地面积小、反应更快更彻底、无废水产生等优势,在烟气脱硫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SDS钠碱干法脱硫是以小苏打(碳酸氢钠)作为脱硫剂,小苏打在被专业设备碾磨成超细粉末后均匀喷入烟气中,与烟气中的SO2直接反应脱除烟气中的SOX,生成脱硫反应产物,虽然SDS干法脱硫技术优势明显,但是存在一些问题:1、SDS干法脱硫中的脱硫剂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的价格较高导致脱硫装置运行成本高;2、SDS干法脱硫的脱硫灰主要成分为硫酸钠,俗称芒硝。在目前,一般情况下脱硫灰属于固废范畴,个别地区将脱硫灰列为危废。随着SDS干法脱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量脱硫灰的产生已造成固废处理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钠碱干法脱硫灰循环利用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钠碱干法脱硫灰循环利用方法,解决了无法对脱硫灰固废进行处理利用,同时无法实现小苏打循环利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钠碱干法脱硫灰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小苏打钠碱干法脱硫灰送入脱硫灰溶解反应器,与系统内的双效蒸发单元送来的冷凝水或工艺水配置成硫酸钠饱和溶液,再通入压缩空气,将脱硫灰中的亚硫酸钠全部氧化为硫酸钠;
S2、同时按照NaHCO3、Na2CO3的含量通过硫酸溶液泵送入等当量的硫酸溶液,在脱硫灰溶解反应器中,将脱硫灰中的NaHCO3、Na2CO3全部转化为Na2SO4,反应后的溶液通过脱硫灰溶液泵送入硫酸钠粗液槽储存;
S3、将硫酸钠粗液槽中的硫酸钠粗液通过硫酸钠粗液泵送入过滤器,同时将过滤后的硫酸钠清液送入硫酸钠清液槽中储存;
S4、硫酸钠清液通过硫酸钠清液泵再送入复盐溶解槽,在复盐溶解槽内加入冷冻盐配成硫酸钠复盐溶液;
S5、将复盐溶液通过复盐溶液泵送至复分解反应器中,同时按照硫酸钠完全反应所需的当量按当量比1:1.05加入固体碳酸氢铵,与硫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硫酸铵混合浆液;
S6、将反应器内的浆液再通过浆液泵送至小苏打结晶器中,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结晶分离;
S7、复分解反应后,小苏打结晶器上部的复盐溶液溢流至复盐母液槽中等待下一步操作,并且底部的晶浆送入到小苏打离心机中,通过小苏打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晨晰洁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晨晰洁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47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