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智能饮水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4318.1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1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汪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友元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A47J31/46;A47J3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王肖林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避免 水资源 浪费 智能 饮水机 | ||
一种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智能饮水机,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出水口,机体顶部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一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堵块一,堵块一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一,堵块一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膜,机体的底部开设有集水槽,集水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浮块。该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智能饮水机,通过堵块一和堵块二的配合使用,当出水口一直出水并且导致集水槽集满水时,这时浮块向上浮起,并且使导电块和电触点电性连接,使电磁一和电磁二均通电,这时堵块一和堵块二分别将出水口以及排泄口堵塞,防止水不断漏出,从而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效果,提高了饮水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智能饮水机。
背景技术
饮水机是将桶装纯净水(或矿泉水)升温或降温并方便人们饮用的装置,机器上方放桶装水,与桶装水配套使用,饮水机,归纳起来分为温热、冰热、冰温热三种类型,冰热机又分半导体制冷饮水机和压缩机式制冷饮水机两种。
目前的饮水机在使用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像,在水桶只剩一点水时,这时按压开关并不出水,但是开关忘记关闭,于是在更换新的桶装水后水就会从出水口流出,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有的饮水机出水还会有延迟,这时人就已经离开,导致后续没人关闭开关,导致水资源一直流失,造成更大的浪费。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智能饮水机来解决以上的问题,通过堵块一和堵块二的配合使用,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效果,提高了饮水机的实用性,通过浮块和排水口的配合使用,达到了提高控制装置灵敏度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智能饮水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出水口,机体顶部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一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堵块一,堵块一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一,堵块一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膜,机体的底部开设有集水槽,集水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浮块,浮块的中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排水口,浮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贯穿并延伸至机体底部内壁的导电块,机体底部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电触点,机体底部的内壁开设有集水槽连通的排泄口,机体底部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二,弹簧二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堵块二,堵块二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磁二。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智能饮水机,通过堵块一和堵块二的配合使用,当出水口一直出水并且导致集水槽集满水时,这时浮块向上浮起,并且使导电块和电触点电性连接,使电磁一和电磁二均通电,这时堵块一和堵块二分别将出水口以及排泄口堵塞,防止水不断漏出,从而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效果,提高了饮水机的实用性。
2、该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智能饮水机,通过浮块和排水口的配合使用,当饮水机漏水时,水会落入集水槽内,由于排水孔的直径较小,所以水的流失较为缓慢,这就导致浮块极易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而向上移动,从而达到了提高控制装置灵敏度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实用性。
进一步,所述机体的材料为硬质高强度材料且机体的材料不具有导电性和导磁性,所述出水口的直径小于机体宽度的一半且出水口的形状为长方体柱状。
进一步,所述弹簧一为拉伸弹簧且弹簧一的直径小于堵块一的直径,所述堵块一的材料为硬质高强度材料且堵块一的形状为长方体状。
进一步,所述电磁一相对面产生的磁性相反,所述橡胶膜的内侧填充有液压油,所述集水槽的形状为圆环状且集水槽的深度小于机体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浮块的材料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浮块的形状为圆环,所述排水口的直径小于浮块的宽度,所述导电块的材料为铜质材料且导电块的形状为圆柱状。
进一步,所述电触点的材料为铜质材料,所述排泄口的直径小于机体的宽度,所述弹簧二为压缩弹簧且弹簧二的直径小于堵块二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友元,未经汪友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43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后悬减振器支柱结构
- 下一篇:一种左悬置托臂防积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