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方剂评价和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3807.5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8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6H50/70 | 分类号: | G16H50/70;G16H70/40;G06Q10/06;G06F16/95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方剂 评价 推送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方剂评价和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中医方剂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待评测方剂所属的医家信息、古籍信息以及方剂信息;根据医家信息、古籍信息、方剂信息分别确认待评测方剂所属的医家等级、古籍等级以及方剂分数;根据方剂所属的医家等级、古籍等级、方剂分数以及预设的要素权重计算待评测方剂的总评分;通过实施本发明,结合方剂所述的医家、古籍以及方剂本身的内容对方剂进行评分和推送,从而能够从大量的中医方剂中快速地推送质量高的方剂,以解决相关从业人员很难快速准确地从中医数据库中找到质量最高的方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方剂评价和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中医古籍蕴含丰富的中医临床知识,能有效指导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日常诊疗工作,无数中医古籍,由于战乱、天灾等不同原因而散佚,因此,我国在70至80年代左右开始了中医药典籍的数字化整理工作。现在中医药方面的数据库有很多种,包括“书目型数据库”、“全文型数据库”、“全图像型数据库”、“图文型数据库”、“古籍知识库”等,中医药方面的数据库包含大量的中医方剂,由于中医方剂涉及知识范围广以及质量高低不平,并且临床工作紧凑,相关从业人员没有足够时间查阅古籍,所以很难快速准确地在大量的方剂中找到质量最高的方剂,这样导致病患的治疗效率和效果没有达到最优。因此,现行数据库并未能满足临床工作者的工作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医方剂评价和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中医临床人员很难快速准确地从中医数据库中找到质量最高的方剂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医方剂评分方法,包括:获取待评测方剂所属的医家信息、古籍信息以及方剂信息;根据所述医家信息、古籍信息、方剂信息分别确认所述方剂所属的医家等级、古籍等级以及方剂分数;根据所述方剂所属的医家等级、古籍等级、方剂分数以及预设的要素权重计算所述待评测方剂的总评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方剂信息确定所述待评测方剂的方剂分数包括:根据所述待评测方剂获取方剂评价要素的被标引数量;根据方剂评价要素的被标引数量计算方剂评价要素的权重分数;根据方剂评价要素的权重分数和所述待评测方剂的方剂信息计算所述待评测方剂的方剂分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评测方剂所属的医家信息包括:待评测方剂所属医家的原创理论、医案记载、成方制剂、医理影响、善治疑难杂症、治法特色、诊法特长、继承发挥、疗效、擅治专长、学术渊源、行医地域、师承、著述、医名尊誉、医家评价、社会评价、医学官衔和没有非医学官衔中的至少一种评价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古籍信息包括:待评测方剂所属古籍的学术思想、影响、诊治特色、成方制剂、官方教材、医案记载、官修著作、版本、擅长科目、版本流传、非师门评价和师门评价中至少一种评价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评测方剂所属的方剂信息包括:所述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制法、用法、加减、出处、方解、宜忌、临证应用、疗效、鉴别用方、医案、典故、属性中至少一种评价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医方剂推送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查询信息;根据所述查询信息判断所述查询信息的类别;根据所述查询信息的类别确定待推送的中医方剂;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中医方剂评分方法得到所述待推送的中医方剂的总评分;按照所述待推送的中医方剂的总评分高低依次将所述待推送的中医方剂推送给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38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源说话人到目标说话人的声音转换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