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日志抓取方法、装置和转接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3127.3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7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雷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G06F13/42;G06F1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雪帆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日志 抓取 方法 装置 转接 模块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日志抓取方法、装置和转接模块,转接模块替代内置模块设置于主机中,并通过自带的第一接口与内置模块连接,并提取主机与内置模块之间的USB传输信号,然后将USB传输信号切换成于日志抓取模块的端口匹配的目标信号,并将目标信号发送至日志抓取模块,进一步地通过日志抓取模块对上述目标信号进行协议分析,获取主机与内置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日志。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不需要对主机进行飞线处理而提取主机和内置模块之间的USB传输信号,从而使得USB总线信号质量不受破坏,可以稳定地复现问题。同时由于不会破坏主机和模块,也确保了问题分析过程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日志抓取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日志抓取方法、装置和转接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无线通信模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M.2无线通信模块为一种超小尺寸的无线通信模块,广泛应用于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以及无线网关等智能主机中,使得上述主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入物联网等网络。目前,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M.2无线通信模块一般采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3.1接口、USB3.2接口或者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express),简称PCIe接口与主机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以USB3.1接口为例,M.2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机适配连接过程中,当M.2无线通信模块出现设备丢失或者USB休眠/唤醒等问题时,工作人员需要将USB协议分析仪串入M.2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机之间,通过该USB协议分析仪抓取USB协议日志,并对协议日志进行分析来解决上述问题。
传统技术中,由于无线通信模块尺寸较小,一般需要在主机中断开USB信号线,然后增加两条USB线缆的飞线,其中单条USB线缆包括7根信号(4根为USB3.1差分线,2根为USB2.0差分线,1根为地线),然后将USB协议分析仪串入飞线之间,通过USB协议分析仪抓取日志。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容易导致主机的电路板被破坏,降低主机的可靠性;并且由于USB信号线较多,飞线难度较大且易出现飞线错误,导致日志抓取实现难度较大;同时飞线带来信号质量的大幅度降低,导致模块USB3.1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无法有效复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日志抓取方法、装置和转接模块。
一种日志抓取方法,上述方法包括:
转接模块提取主机与内置模块之间的USB传输信号;转接模块替代内置模块设置于主机中,并通过自带的第一接口与内置模块连接;
转接模块将USB传输信号切换成与日志抓取模块的端口匹配的目标信号,并将目标信号发送至日志抓取模块;
转接模块通过日志抓取模块对目标信号进行协议分析,获取主机与内置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日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转接模块提取主机与内置模块之间的USB传输信号,包括:
转接模块通过第一接口获取内置模块端的第一USB传输信号;
转接模块通过与主机连接的连接接口,获取主机端的第二USB传输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转接模块还包括与日志抓取模块连接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转接模块将USB传输信号切换成与日志抓取模块的端口匹配的目标信号,并将目标信号发送至日志抓取模块,包括:
转接模块对第一USB传输信号进行信号切换处理,获得与第二接口匹配的第一切换信号,并将第一切换信号传送至第二接口;
转接模块对第二USB传输信号进行信号切换处理,获得与第三接口匹配的第二切换信号,并将第二切换信号传送至第三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3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