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输送装置以及纤维输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41816.0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3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本桥弘次;佐藤诚;阿部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5H5/06 | 分类号: | B65H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输送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纤维片的输送量进行调节的纤维输送装置以及纤维输送方法。薄片制造装置具备:壳体(170),其对包含纤维的原料片(MS)进行收纳;旋转体(172),其在壳体(170)的内部进行旋转并对原料片(MS)进行搅拌;搅拌电机(210),其使旋转体(172)进行旋转;输送装置(131),其经过与壳体(170)的侧壁(180)相连接的输送通道(133)而对原料片(MS)进行输送;控制装置(110),其对旋转体(172)以及输送装置(131)的旋转状态进行控制,输送装置(131)具有以沿着输送通道(133)的中心轴(L1)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排出管(132)、和使排出管(132)进行旋转的输送电机(1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输送装置以及纤维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将在容器内被搅拌后的纤维片从容器中输送出来的输送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结构,即,在纸材被搅拌的贮留容器的底面上设置排出口,并使向下方延伸的四边框状的壳体与该排出口连通。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被配置在壳体内的旋转轴状的搅拌棒而将纸材从排出口刮落到壳体内。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在壳体内被对置地配置的一对旋转自如的送出辊而将下落到壳体内的纸材从壳体排出。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排出口被设置在容器的底面上,从而无论搅拌棒的工作状态如何,纤维片均能够通过自重而下落到排出口,当被送出辊夹持的纸片的状态不稳定时,将会难以调节纤维片的输送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14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方式为一种纤维输送装置,所述纤维输送装置具备:壳体,其对包含纤维的纤维片进行收纳;搅拌部,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进行旋转并对所述纤维片进行搅拌;第一驱动部,其使所述搅拌部进行旋转;输送装置,其经过与所述壳体的侧面相连接的输送通道而对所述纤维片进行输送;控制部,其对所述搅拌部以及所述输送装置的旋转状态进行控制,所述输送装置具有以沿着所述输送通道的轴线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旋转体、和使所述旋转体进行旋转的第二驱动部。
在上述纤维输送装置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所述搅拌部以及所述旋转体的旋转状态为所述搅拌部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并且为所述旋转体的旋转速度以及旋转方向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纤维输送装置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所述旋转体为构成所述输送通道的筒,所述第二驱动部使所述筒进行旋转。
在上述纤维输送装置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筒在轴向上的一端处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而在另一端处具有将所述纤维片排出的排出口,在所述筒的内表面上,相对于所述筒的轴而以螺旋状配置有突起。
在上述纤维输送装置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所述筒以所述排出口在铅直下方方向上低于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连接部的方式而倾斜。
在上述纤维输送装置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所述搅拌部具有构成所述壳体的底面的一部分的旋转部、和被直立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上的叶片。
在上述纤维输送装置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所述输送通道在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和所述叶片重叠的位置处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上述纤维输送装置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从所述旋转体的轴线起向所述输送通道的外侧延长的半直线状的延长假想线在从所述搅拌部的旋转中心偏离的位置处,相对于从所述搅拌部的旋转中心起在径向上延伸并对所述搅拌部的周向的通过位置进行规定的假想半直线而正交,所述控制部以使通过所述假想半直线的部分的所述搅拌部向接近所述输送通道的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而使所述搅拌部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1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纱线张力调整装置
- 下一篇: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