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1587.2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3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陈楠;张莹;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30030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内酰胺 细菌 培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细菌培养瓶添加有可分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制剂,用于处理血标本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菌素。制备方法包括:根据患儿服用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种类和剂量,按照对应药品说明书中的抗菌素峰血药浓度,根据β‑内酰胺酶制剂说明书的配比要求,配制相应剂量的β‑内酰胺酶,将β‑内酰胺酶与临床血培养标本同时注入临床采用的细菌培养瓶或手工制备的细菌培养瓶,得到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本发明提高了血培养阳性检出率,缩短了阳性报菌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 菌培养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脓毒症是导致全球范围内成人和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 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新生儿和儿童中最高,并且在过去几十年没有显 著下降。儿童脓毒症的发病率从每年每千名儿童的0.56到2.1不等。 关于脓毒症处理的指南,几乎都强调了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血液 进行血液培养的重要性。但是,超过40%的住院患者采血培养前应 用了抗生素,约20%患者在入院时已经使用口服抗生素。血液培养 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我国 儿科诊疗水平差异较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获 得血培养标本之前的抗生素应用,会降低标本中细菌的载量,抑制 细菌的生长,最终影响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和TTP(time to positivity, TTP,阳性报菌时间)。
为了有效提高血培养的检出阳性率,缩短阳性报菌时间,目前 常采用含有树脂或活性炭颗粒的培养瓶来清除血标本中的抗菌素残 留,但是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如活性炭颗粒的存在可能是应用革 兰氏染色、直接质谱分析、分子方法和直接抗生素敏感测试的主要 限制因素;专利的营养素与树脂的添加比例,配套的自动化系统, 对于以手动血培养瓶为主的中低收入国家,仍然无法采用;有研究 显示,美罗培南及少数头孢菌素的峰值血药浓度可能会超过树脂培 养瓶的中和能力。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多数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儿童的抗菌治疗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 为首选。因此,需要制备一种添加可以分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 抗生素的的细菌培养瓶,以实现提高血培养阳性检出率,缩短阳性 报菌时间的目的,为广大儿童脓毒症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及其 制备方法,以提高血培养阳性检出率,缩短阳性报菌时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所述细菌培 养瓶添加有可分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制 剂,用于处理血标本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菌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细菌培养瓶的制备方法,包括:
根据患儿服用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种类和剂量,按照对应药品 说明书中的抗菌素峰血药浓度,根据β-内酰胺酶制剂说明书的配比 要求,配制相应剂量的β-内酰胺酶,将β-内酰胺酶与临床血培养 标本同时注入临床采用的细菌培养瓶或手工制备的细菌培养瓶,得 到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
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还包括:
将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在全自动或人工细菌培养箱 中进行培养。
借由上述方案,通过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及其制备方 法,提高了血培养阳性检出率,缩短了阳性报菌时间。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 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 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儿童医院,未经天津市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15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