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及方法、航空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39869.9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2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包幼林;廖乃冰;李立新;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2C7/04 | 分类号: | F02C7/04;F02C7/057 |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颜汉华 |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流 路引气掺混防冰 装置 方法 航空发动机 | ||
1.一种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用于为航空发动机进气装置的防冰功能提供温度适中的热气,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引气管(11),用于进行高温高压引气;
第二引气管(12),用于进行低温低压引气;
出气管(13),分别与第一引气管(11)和第二引气管(12)连通,第一引气管(11)引入的高温高压气体和第二引气管(12)引入的低温低压气体在出气管(13)内掺混形成中温低压气体后输出至防冰部位;
液压驱动蝶阀(17),设置在出气管(13)上并用于调节输出的中温低压气体流量;
电动阀(16),设置在出气管(13)上并用于控制出气管(13)的通断;
所述第一引气管(11)的引气口和出气管(13)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侧的气流压比控制在临界压比之上的节流孔(14),通过设置所述节流孔(14)将其两侧的气流压比控制在临界压比之上,高温高压引气的流量不随液压驱动蝶阀(17)流通面积的调节而改变,液压驱动蝶阀(17)流通面积的调节只改变低温低压引气的流量,所述第二引气管(12)上设置有仅允许气流从第二引气管(12)流向出气管(13)的单向阀(15);
所述出气管(13)与第二引气管(12)同轴向设置,所述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还包括与第二引气管(12)同轴向设置的集气腔(18),且所述集气腔(18)套设在出气管(13)和第二引气管(12)的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引气管(11)与集气腔(18)连通,所述节流孔(14)设置在所述出气管(13)和第二引气管(12)的连接位置处且呈周向均布,所述节流孔(14)为斜孔且偏向于低温低压气体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引气管(11)引入的高温高压气体先通入集气腔(18),在集气腔(18)内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降低了高温高压气流的流速和压力,然后再经周向均布的节流孔(14)进入出气管(13)内与低温低压气体进行掺混,掺混后形成的中温低压气流在出气管(13)内流通时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更加均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管(13)的流通面积为节流孔(14)的流通面积的5~15倍,电动阀(16)的流通面积为节流孔(14)的流通面积的5~10倍,液压驱动蝶阀(17)的最大流通面积为节流孔(14)的流通面积的3.5~10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气管(11)的流通面积为节流孔(14)的流通面积的1~5倍,所述第二引气管(12)的流通面积为节流孔(14)的流通面积的3~10倍,所述单向阀(15)的最大流通面积为节流孔(14)的流通面积的2.5~10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驱动蝶阀(17)与压气机导向叶片共用一个液压机构,所述电动阀(16)与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器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航空发动机采用组合式压气机时,所述第一引气管(11)的引气位置放置在离心叶轮出口下游,第二引气管(12)的引气位置放置在离心叶轮进口之前、轴流压气机出口之后;
当所述航空发动机采用全轴流式压气机时,所述第一引气管(11)的引气位置放置在70%~100%压气机级数的某一级,第二引气管(12)的引气位置放置在40%~70%压气机级数的某一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阀(16)设置在液压驱动蝶阀(17)的上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路引气掺混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孔(14)的孔径为1.5mm~5mm,倾斜角度为1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986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