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收和传导一体式骨传导耳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38710.5 | 申请日: | 202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4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朱凯;张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弘广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9 | 代理人: | 向用秀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 传导 体式 耳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接收和传导一体式骨传导耳机,包括头箍,头箍的两端对称设置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分别设置在人体双耳的后侧,第一振动部沿远离头箍的方向延伸设置有拾音部,拾音部远离第一振动部的一侧设置有麦克风;拾音部接收到外界声音并将其传化为电信号再传递给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接收到电信号然后发出振动信号,进而通过骨头传递给耳膜;将麦克风设置在前面,能够有效的接收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再将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设置在双耳后侧,并振动头部颅息穴附近的骨头来传递声音,在保证声音传递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拉开第一振动部与麦克风的距离,降低啸叫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传导耳机,尤其涉及一种接收和传导一体式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通过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吵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利用骨传导技术制造的耳机则被称之为骨传导耳机。
目前,骨传导耳机多需要加设一个拾音器配合耳机使用,通过拾音器上的麦克风来拾取声音,然后再传递给耳机,耳机接收到声音信号再通过骨头直接把声音传递给耳膜,即通过麦克风接收声音,耳机的振子来传导的形式,但是这种骨传导耳机部件较多,对于一些用户来说,携带极为不便,如果直接将麦克风和振子做成一体式,但是麦克风和振子的距离较小,振子震动很容易影响到麦克风,而麦克风接收到干扰信号又会传递给振子,这种设置易产生啸叫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在专利号为201620711607 .5的专利文件中,提出了一种骨传导头箍的麦克风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啸叫现象,但是会出现用户对话时,难以接收到前面人声音的问题,它将振子设置在双耳前面太阳穴附近,再将麦克风咪头设置在两端的骨传导振子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这样虽然加大了振子与麦克风的距离,虽然能够降低啸叫现象,但是用户戴上耳机,麦克风一般会在头的后方或者顶部,这样会极大的削弱接收到的声音,可能导致接收不到正在于用户对话的人的声音,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接收和传导一体式骨传导耳机,解决了现有的骨传导耳机的麦克风和振子距离过近,导致产生啸叫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收和传导一体式骨传导耳机,包括头箍,头箍的两端对称设置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分别设置在人体双耳的后侧,并振动头部颅息穴附近的骨头来传递声音,第一振动部沿远离头箍的方向延伸设置有拾音部,拾音部远离第一振动部的一侧设置有麦克风;拾音部接收到外界声音并将其传化为电信号再传递给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接收到电信号然后发出振动信号,进而通过骨头传递给耳膜。
其中,头箍为弧形,头箍为弹性材料且与人体脑部形状相适配。
其中,第一振动部包括弹性骨架,弹性骨架的一端连接头箍、另一端连接拾音部,弹性骨架上设置有振子,振子用于与人体贴合并振动传声。
其中,弹性骨架上设置有第一软胶缓冲部,振子设置在第一软胶缓冲部上。
其中,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
其中, 拾音部包括第二软胶缓冲部,第二软胶缓冲部上设置有麦克风。
其中,拾音部靠近第一振动部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部,旋转部用于将拾音部相对于第一振动部进行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87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孔厚板零件的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 下一篇:垃圾焚烧发电系统及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