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组件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8131.0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拥政;陈金宇;何杰;郭相平;付玉凯;褚晓威;吴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丽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支架 保护装置 组件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组件以及用于型钢支架组件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的外形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所述保护装置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并且所述保护装置与巷道围岩紧密接触,以使所述型钢支架经由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对于冲击矿压或者强动载巷道,在采掘活动造成深部的岩层结构运动、断裂时,突然释放的能量通过保护装置缓冲吸能后,再作用在型钢支架上,能量大幅降低,有效地保证了型钢支架的受力均衡与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组件以及用于型钢支架组件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巷道支护发展到现在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方法能够解决一定的巷道支护问题。型钢支架作为被动支护的代表,仍然在很多矿区使用,在巷道围岩破碎松散无法采用锚网支护、过地质构造、冲击地压巷道二级支护、高应力软岩巷道联合支护等情况下,型钢支架依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凸显出它的独特优势。
但是,型钢支架除了无法施加初期支护力的缺点外,其很难与巷道围岩紧密接触,也是一个致命缺陷。型钢支架与巷道围岩的接触不紧密,导致型钢支架受力不均衡,从而造成型钢支架失稳破坏。
在强动载或者冲击地压巷道,动载能量一般是从某个方向或者局部突然释放巨大能量,围岩直接作用于型钢支架之上,造成型钢支架局部受载失稳。同时型钢支架为硬性联结,其冲击吸收功较小,抗冲击性能较差,进而导致整个型钢支架支护能力的丧失。为保证型钢支架能够与围岩紧密接触,提高其受力均衡性、稳定性以及其吸能能力,设计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型钢支架与围岩不能紧密接触造成型钢支架受力不均衡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组件以及用于型钢支架组件的施工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的外形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所述保护装置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并且所述保护装置与巷道围岩紧密接触,以使所述型钢支架经由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且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的第一侧形成有连续设置的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的内部形成有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缓冲吸能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中间隔形成有从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的第一螺栓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的第二侧的表面沿远离所述第一侧的方向突出形成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的材料为橡胶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型钢支架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保护装置、以及与所述保护装置配合使用的型钢支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型钢支架在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二螺栓孔,并且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第二螺栓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如上所述型钢支架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将保护装置的第二侧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以使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型钢支架安装在一起组成型钢支架组件;
将所述型钢支架组件安装在巷道围岩上,以使所述型钢支架组件中的所述保护装置的第一侧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81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