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取后送的防转光纤接触件及操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38012.5 | 申请日: | 202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0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东;魏丹鹏;徐启禄;史丹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光谷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杨凤娟 |
| 地址: | 710117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取后送 光纤 接触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后取后送的防转光纤接触件,包括陶瓷插芯、陶瓷套筒和尾柄,其中,所述陶瓷插芯和陶瓷套筒同轴设置于尾柄的前端,且所述陶瓷插芯设置于陶瓷套筒内部,所述尾柄的外侧套设有圆形套筒,在圆形套筒的内表面与尾柄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弹簧,并在圆形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爪簧。本发明的后取后送的防转光纤接触件可集成装入连接器基座中,可实现多路高精度光纤信号同时传输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密度多芯光纤连接器传输光信号的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取后送的防转光纤接触件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接触件是光纤连接器的核心部分,光纤接触件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了光纤连接器及光路连接的性能,目前,市场上的光纤接触件插芯的尾端大多为固定在一尾柄中,尾柄的前端具有法兰盘,尾柄的后端活动套设有弹簧支座,法兰盘和弹簧支座之间设有缓冲弹簧;使用时,光纤接触件装配于对应的光纤连接器的绝缘体内,使弹簧支座与光纤连接器的绝缘体固定配合,使法兰盘的外周面于光纤连接器的绝缘体在插针的轴向上活动导向配合,在与适配的接触件插接时,一方面可通过所述的缓冲弹簧的压缩来补偿光纤接触件在轴向上的长度误差,另一方面可使插针的前端与适配连接器的接触件之间产生一定的预紧力,从而保证光纤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插接的可靠性。但是,由于这种光纤接触件的尾柄与光纤连接器的绝缘体之间存在不防转,因此光纤接触件在绝缘体内转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则加大了对光纤接触件的插针的损耗,使得光纤连接器的性能和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插芯装在连接器中操作难度高,很难保证在装入前和装入后性能指标不发生变化;光纤接触件在使用过程中某一通道光纤接触件出现问题或者故障时,需要将整个连接器取出拆开进行分析或者更换整个连接器,严重影响了整机工作周期和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外径小,指标稳定,装配简单,拆卸方便,便于维修的后取后送的防转光纤接触件,该接触件可集成装入连接器中,实现具有防转功能多路高精度光纤信号同时传输的光纤连接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后取后送的防转光纤接触件,包括陶瓷插芯、陶瓷套筒和尾柄,其中,所述陶瓷插芯和陶瓷套筒同轴设置于尾柄的前端,且所述陶瓷插芯设置于陶瓷套筒内部,所述尾柄的外侧套设有圆形套筒,在圆形套筒的内表面与尾柄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弹簧,并在圆形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爪簧。
优选的,所述尾柄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四方螺母,所述四方螺母的前端紧贴圆形套筒尾部。
优选的,所述四方螺母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尾柄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爪簧的外表面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等间距的多个倒刺。
优选的,所述陶瓷插芯的前端位于陶瓷套管内部且距离陶瓷套管的前端口的长度为陶瓷插芯全长的1/2。
一种后取后送的防转光纤接触件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尾柄的前端依次压接陶瓷插芯和陶瓷套管,并依次装配好圆形套筒、爪簧和四方螺母,完成光纤接触件的安装,然后将光纤接触件从连接器尾部轻轻推入连接器基座的安装板内,爪簧外圆周上的倒刺在安装板内腔推入中会自动收缩,当光纤接触件到位后,爪簧外圆周上的倒刺自动张开卡入安装板的内槽中,实现光纤接触件后送,达到光纤接触件的固定,并通过四方螺母和圆形套筒外形尺寸的差集部分实现了光纤接触件的轴向固定;将爪簧外圆周上的倒刺从安装板的内槽中收缩,可将光纤接触件将从连接器尾部退出,实现光纤接触件后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后取后送的防转光纤接触件采用爪簧结构,通过爪簧将光纤接触件与连接器基座进行轴向固定,并可用工装进行拆卸,操作方便、简单,不损伤光纤接触件,适用于现场维修和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光谷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光谷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8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含盐脱氮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羧基改性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