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管癌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7627.6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2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尤俊;季敬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旦奥医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61K36/906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管癌 专用 临床 营养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管癌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碳水化合物15‑45份、蛋白质8‑30份、叶酸0.2‑1份、维生素B12 0.0005‑0.004份、维生素C 0.6‑2份、维生素E 0.002‑0.04份、维生素D 0.000001‑0.00002份、锌0.01‑0.02份、钙0.2‑2份、硒0.00005‑0.00025份、脂肪5‑20份、新资源食品2‑10份、药食同源成分4‑30份、膳食纤维10‑25份、核苷酸0.00003‑0.000035份。本发明提供的配方通过合理的膳食调配,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手术、放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管癌专用型临床营养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8位,致死率位列第6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在我国都位居前列。食管癌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食道上段2/3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下段1/3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我国的食管癌绝大多数都是第一种鳞状上皮细胞癌。
食管恶性肿瘤有如下少见类型:梭形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疣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假肉瘤、黏液上皮细胞癌、腺鳞癌、圆柱瘤(腺样囊性瘤)、原发性燕麦细胞癌、绒毛膜癌、类癌、肉瘤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转移性食管癌占食管癌的3%。黑色素瘤以及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易转移至食管的肿瘤;头、颈、肺、胃、肝、肾、前列腺、睾丸和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也可转移到食管。转移性食管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食管外周疏松结缔组织的基底部,而原发性食管癌起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
早期食管癌多无明显症状。当食管管腔的直径14mm时,患者常有吞咽困难的表现。患者首先表现为固体食物的吞咽困难,然后为半固体食物,最终表现为液体食物甚至唾液的吞咽困难;病情的持续性进展提示食管癌为进行性的恶性病程而非痉挛、良性或消化性狭窄。患者可能会有胸痛,常向背部放射。
即使食欲正常,大部分患者的体重也会减轻。喉返神经受压可以导致声带麻痹和声音嘶哑。交感神经受压可导致Horner综合征,其他部位的神经受压可导致脊柱疼痛、呃逆、横膈麻痹。恶性胸腔积液以及食管癌肺部转移可导致呼吸困难。肿瘤向腔内生长可导致吞咽疼痛、呕吐、吐血、黑便、缺铁性贫血、误吸以及咳嗽。食管气管支气管瘘可导致肺部脓肿和肺炎。还包括上腔静脉综合征、恶性腹水、骨痛等其他症状。
食管癌常经淋巴管播散到颈内静脉淋巴结、颈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纵膈淋巴结。食管癌常可转移至肺和肝脏,甚至可远处转移,如骨、心脏、脑、肾上腺、肾脏、腹膜。
肿瘤局限于黏膜层的患者生存率可达80%,累及黏膜下层者50%,累及固有肌层者为20%,累及邻近器官者为7%,有远处转移者3%。总体而言,愈后很差,5年生存率5%,食管癌患者生存期较短。食管癌愈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分期,但由于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只能采用放化疗等姑息治疗。其中,食管鳞癌对于化疗药物不敏感,放疗也因为受到食管周围重要器官如脊髓、肺等放射耐受性的限制,无法给予足够的靶区剂量,导致放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现阶段食管癌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
不同分期的食管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外科治疗为主,化疗和放疗为辅。食管癌的手术治疗累及范围较广,手术产生的并发症对于部分患者产生严重的身体负担,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会无法承受。放疗能有效控制转移性骨癌的转移肿瘤病灶,有效缓解疼痛;化疗能够对症治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但是放化疗对于转移性骨癌患者均有较大的伤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因此,需要采取全面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旦奥医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旦奥医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76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