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选择性平衡带通全频共模抑制通带内共模吸收滤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37607.9 | 申请日: | 202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0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乐;张一凡;魏一文;王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203;H01P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孟维娜;马敬 |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选择性 平衡 带通全频共模 抑制 通带内共模 吸收 滤波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选择性平衡带通全频共模抑制通带内共模吸收滤波器,上述滤波器包括:介质基板以及布设于所述介质基板上的两个输入端口1、两个输出端口2、第一滤波电路结构单元3、第二滤波电路结构单元4、四个枝节和四个电阻,所述枝节为具有阻抗的传输线,所述四个枝节包括两个第一枝节Z1、两个第二枝节Z2,所述四个电阻包括两个第一电阻R1和两个第二电阻R2。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平衡滤波器在具有良好滤波特性的基础上能够减少共模噪声的反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高选择性平衡带通全频共模抑制通带内共模吸收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中的全平衡射频前端能够更好抑制共模干扰。具体的,上述全平衡射频前端中的平衡滤波器能够对共模噪声表现抑制效果,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然而,传统的平衡滤波器在抑制共模噪声时,会反射共模噪声。由于平衡滤波器是全平衡射频前端中的一部分,这样射频前端中会充斥有共模噪声,而上述全平衡射频前端中有很多对共模噪声敏感的器件,上述器件的性能很容易受到共模噪声的影响,从而影响全平衡射频前端的通信性能以及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因此,亟需一种具有良好滤波特性且可以减少反射共模噪声的滤波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选择性平衡带通全频共模抑制通带内共模吸收滤波器,以具有良好滤波特性且可以减少共模噪声的反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选择性平衡带通全频共模抑制通带内共模吸收滤波器,所述滤波器包括:介质基板以及布设于所述介质基板上的两个输入端口1、两个输出端口2、第一滤波电路结构单元3、第二滤波电路结构单元4、四个枝节和四个电阻,所述枝节为具有阻抗的传输线,所述四个枝节包括两个第一枝节Z1和两个第二枝节Z2,所述四个电阻包括两个第一电阻R1和两个第二电阻R2;其中,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结构单元3的输入端与各个输入端口1、一个第二枝节Z2的一端连接,所述一个第二枝节Z2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一个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结构单元3的输出端与各个第一枝节Z1的一端、一个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一个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结构单元4的输入端与各个第一枝节Z1的另一端、另一个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另一个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结构单元4的输出端与各个输出端口2、另一个第二枝节Z2的一端连接,所述另一个第二枝节Z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另一个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结构单元3包括:两个第一滤波电路结构子单元31和一个第三枝节Z3;其中,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结构子单元31包括:包括a线和b线的第一耦合线C1、第四枝节Z4、第五枝节Z5、第六枝节Z6;其中:
所述第一耦合线C1中b线的一端与一个输入端口1连接、且与所述一个第四枝节Z4的一端连接,所述一个第四枝节Z4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三枝节Z3的一端连接;所述一个第五枝节Z5的一端与所述一个第三枝节Z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一个第五枝节Z5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一枝节Z1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耦合线C1中的a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耦合线C1中的a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一个第六枝节Z6连接,所述一个第六枝节Z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一个第三枝节Z3的一端与所述一个第二枝节Z2的一端连接,所述一个第三枝节Z3的另一端与所述一个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
两个第一滤波电路结构子单元31中的第一耦合线C1与不同的输入端口1连接、且第五枝节Z5与不同的第一枝节Z1的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76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