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刺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7093.7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9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屈小丰;王水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镁格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晓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刺器,该穿刺器包括供手术器械通过的通道、用于密封通道的阻气阀和密封部件以及具有吸收功能的吸收部件,吸收部件设有供手术器械穿过的贯穿部,手术器械穿过贯穿部时能够与吸收部件接触,使手术器械上的污染物被吸收部件吸收;沿手术器械的进入方向,吸收部件位于阻气阀和密封部件下游。该穿刺器的密封部件和阻气阀上基本没有污染物沉积,吸收部件上虽然有污染物沉积,但是这些污染物在吸收部件的吸附作用下处于凝滞状态而非流动状态,因此,当擦拭干净的手术器械再次穿过密封部件、阻气阀以及吸收部件时,基本不会有污染物附着到手术器械上,因此,该穿刺器能够解决手术器械被二次污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术用的穿刺器。
背景技术
腔镜手术或腔镜检查过程中,需要利用穿刺器对人体胸壁、腹壁、腋窝或口腔前庭组织进行穿刺,穿刺器的内部设有通道,还设有与该通道相通的注气口以及用于封闭该通道的密封部件和阻气阀。
进行腔镜手术或腔镜检查时,通过上述注气口向人体腔隙内注入医用气体,手术器械(包括腔镜)通过上述通道进出人体,手术器械与密封部件和阻气阀紧密接触,使该通道密封。密封的通道和填充着医用气体的人体腔隙一起形成供手术器械操作的密闭空腔。
腔镜手术或腔镜检查过程中,由于腔镜镜头和镜身会粘附污染物(如血污或组织残余等)以及水雾,影响成像清晰度,因此需要频繁退出进行擦拭或焐热以减少水雾形成。在腔镜退出时,粘附在腔镜镜头和镜身上的污染物在密封部件和阻气阀的刮擦作用下沉积在密封部件和阻气阀上,当擦拭干净的腔镜镜头再次进入穿刺器时,沉积在密封部件和阻气阀上污染物会再次粘附在腔镜镜头上,使腔镜镜头被二次污染。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腔镜再次进入穿刺器时被二次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刺器,所述穿刺器包括供手术器械通过的通道以及用于密封所述通道的阻气阀和密封部件,还包括具有吸收功能的吸收部件,所述吸收部件设有供手术器械穿过的贯穿部,手术器械穿过所述贯穿部时能够与所述吸收部件接触,使手术器械上的污染物被所述吸收部件吸收;沿手术器械的进入方向,所述吸收部件位于所述阻气阀和所述密封部件下游。
该穿刺器,在手术器械退出时,粘附在手术器械上的污染物在吸收部件的接触摩擦作用下被刮掉,由于吸收部件具有吸收功能,这些被刮掉的污染物被吸收部件吸收。当手术器械穿过密封部件和阻气阀时,已经基本没有污染物附着在手术器械上了,因此也基本没有污染物沉积到密封部件和阻气阀上,使密封部件和阻气阀保持干净。
由于密封部件和阻气阀上没有污染物沉积,吸收部件上虽然有污染物沉积,但是这些污染物在吸收部件的吸附作用下处于凝滞状态而非流动状态,因此,当擦拭干净的手术器械再次穿过密封部件、阻气阀以及吸收部件进入待穿刺体时,基本不会有污染物附着到手术器械上,因此手术器械不会被二次污染。
可选地,沿手术器械的进入方向,所述吸收部件与所述阻气阀以及所述密封部件间隔设置。这样能够避免被吸收部件刮擦下来的污染物在没有被吸收部件完全吸收前沾染到阻气阀和密封部件上
可选地,所述吸收部件是由单种吸附材料制作而成的单一结构;
或者,所述吸收部件是由多种吸附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结构;
或者,所述吸收部件是由吸附材料与纺织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结构;
或者,所述吸收部件是在纺织材料制成的袋内填充吸附材料形成的填充结构。
这样的吸收部件,整体均具有吸收功能,吸收容量大,而且,可以直接接触手术器械对手术器械上的污染物进行吸附,而不需要设置引流结构,因而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可选地,所述吸附材料包括聚氨酯、聚乙烯醇、高分子吸水树脂、绒毛浆,所述纺织材料包括无纺布、棉布、聚酯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镁格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镁格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70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