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灭菌器的冷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36918.3 | 申请日: | 202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2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希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3/01 | 分类号: | A23L3/01;F25D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 地址: | 210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灭菌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灭菌器的冷却装置,包括罐体冷却装置、微波冷却装置和水箱;罐体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冷却管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连通水箱,冷却管绕设在灭菌器罐体侧壁外且与微波灭菌器罐体贴合;微波冷却装置包括分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排水管,分水管通过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连通水箱,分水管绕设在微波发生器外表面。本发明可以对灭菌器罐体进行快速降温,缩短了灭菌后的降温等待时间,提高了灭菌器的利用率和灭菌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菌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微波灭菌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在生产、保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极易污染变质。通常可以采用高温、干燥、烫漂、巴氏灭菌、冷冻以及防腐剂等常规技术来实现对食品的杀虫灭菌与保鲜,但往往会影响食品的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而微波灭菌是使食品中的微生物,同时受到微波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其体内蛋白质和生理活动物质发生变异,而导致微生物体生长发育延缓和死亡,达到食品灭菌、保鲜的目的。
微波电磁管是微波应用设备的心脏,因此,微波电磁管的正确使用是维护微波设备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由于在灭菌过程中微波电磁管内部的温度较高,会导致微波电磁管跳模和阴极过热,甚至会损坏设备,因此在灭菌过程中,应对微波电磁管进行冷却,保证微波电磁管的正常运行。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微波电磁管通过铝盒与外界连通,继而通过外界气流对微波电磁管进行冷却。由于微波电磁管会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热能会传导至微波灭菌器罐体,使微波灭菌器罐体温度升高,现有技术中采用静置的方法使微波灭菌器罐体降温,从而降低灭菌效率,造成能源浪费;由于在灭菌过程中,微波电磁管工作时会产生热能,这一部分热能被料液水分子吸收,使料液温度升高,料液温度升高会导致料液中生物活性物质变性,因此需要对微波灭菌器进行冷却从而使料液中生物活性物质免受温度的影响;
由于在灭菌过程结束之后,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灭菌器内的温度才能降到适于开启并将待灭菌物品取出的温度,因此大大延长了整个灭菌的时间,降低了灭菌器的利用率和灭菌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波灭菌器的冷却装置,其优点在于能够提供一种低于90℃的微波灭菌温度对罐内料液进行杀菌处理,从而保留料液中生物活性物质免受高温影响,并能保留料液的原有品质;另外,本发明的冷却装置是一种独立的可拆卸和快装。在微波灭菌器工作过程中,不论是罐体的冷却水管接口,还是微波发生器的冷却水管发生损坏时都可以方便地单独更换、维修,从而不影响对其他微波发射管冷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波灭菌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冷却装置(3)、微波冷却装置(4)和水箱(5);
所述罐体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管(31)、第一进水管(32)、第一排水管(33),所述冷却管(31)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32)和所述第一排水管(33)连通所述水箱(5),所述冷却管(31)绕设在罐体侧壁外且与罐体贴合;
所述微波冷却装置(4)包括分水管(41)、第二进水管(42)、第二排水管(43),所述分水管(41)通过所述第二进水管(42)和所述第二排水管(43)连通所述水箱(5),所述分水管(41)绕设在所述微波发生器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32)连入水箱(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开关阀(3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灭菌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42)连入水箱(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开关阀(421)。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31)蜿蜒盘绕设置于罐体侧壁外。
优选的,所述水箱(5)内通入工艺用水。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31)设置有用于保护冷却管(31)的保护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希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希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6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