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加载拉力或压力及振动的复合式试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36375.5 | 申请日: | 202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1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葛鹏飞;王振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载 拉力 压力 振动 复合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加载拉力或压力及振动的复合式试验装置,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用于连接试件的拉力/压力激励装置,以及用于对试件提供振动激励源的振动激励装置;所述拉力/压力激励装置由动力装置和连接机构组成,所述动力装置具有一个,固定设置在基座的一端,所述连接机构具有两个,其中一个连接机构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另一个连接机构设置在基座上对应动力装置的另一端,两个连接机构相互对称,所述试件刚性连接在两个连接机构之间。这种可加载拉力或压力及振动的复合式试验装置可同时加载拉力或压力和振动应力,可以更加真实的模拟含预紧拉力或压力的产品在振动环境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增大了产品的环境模拟能力,功能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加载拉力或压力及振动的复合式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振动试验装置是模拟产品在制造、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振动环境应力,以此来考核产品忍受振动环境的的能力,主要适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等行业。
而有些产品的真实工作环境不仅会受到振动环境应力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预先施加的拉力或压力的影响,此时,传统振动台的单纯振动测试环境已经无法模拟需要的实际工作环境,不能预知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更加真实的模拟含预紧拉力或压力的产品在振动环境中实际使用情况的可加载拉力或压力及振动的复合式试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加载拉力或压力及振动的复合式试验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试件并对试件进行拉力或压力作用的拉力/压力激励装置,所述拉力/压力激励装置外设置有与试件连接并对试件提供振动激励源的振动激励装置;所述拉力/压力激励装置由动力装置和连接机构组成,所述动力装置具有一个,固定设置在基座的一端,所述连接机构具有两个,其中一个连接机构与固定设置在基座上的动力装置传动连接,另一个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对应动力装置的另一端上,两个连接机构相互对称,所述试件刚性连接在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机构之间,所述动力装置作为动力源驱动与其连接的连接机构作伸缩运动,基座上另一个连接机构的位置不变,从而实现对试件拉力或压力的传递,并通过振动激励装置对试件提供振动激励。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机构由连杆、关节轴承和法兰组成;所述关节轴承套接在连杆外部,所述法兰具有两个,对称设置,其中一个套接在关节轴承外部,另一个用于与试件的端部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法兰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在动力装置动力源上的连接机构与动力装置之间设置有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为横向设置的框架结构,其由钢板焊接而成,安装有试件的拉力/压力激励装置横向设置在基座上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振动激励装置设置在试件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为横向设置的框架结构,其由钢板焊接而成,安装有试件的拉力/压力激励装置横向设置在基座上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振动激励装置具有两个,其以试件为中心,呈一定角度斜向向下镜像连接在试件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为竖向设置的框架结构,其由钢板焊接而成,安装有试件的拉力/压力激励装置竖向设置在基座的中心部位,所述振动激励装置正对试件设置在基座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激励装置通过设置在振动激励源上的连杆或夹具与试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或者液压马达或者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关节轴承为球面滑动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激励装置为传统振动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63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车道添加的方法
- 下一篇:双回路铠装光纤交叉密集分接结构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