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环保防锈型中性除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36345.4 | 申请日: | 202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维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G1/24 | 分类号: | C23G1/2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协众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30 | 代理人: | 刘斌 |
| 地址: | 3016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环保 防锈 中性 除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环保防锈型中性除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组分构成分别为:羟基乙叉二膦酸20‑30%、肌醇六磷酸酯2‑5%、聚丙烯酸10‑1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5%、氢氧化钾5‑10%、乌洛托品1‑2%、其余纯净水33‑59%。本产品由多种渗透剂、络合剂以及强有力活性成分经过科学复配而成,可在常温下快速消除金属表面的锈层和氧化物,除锈后的工件表面具有短期防锈功能,代替打磨、喷砂等笨重的除锈方法,不损伤工件表面,不影响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锈防锈领域,涉及各行各业需除锈和防锈机加工设备及工件,尤其是一种安全环保防锈型中性除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产品大力发展,在我国的水资源中,地下水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因具有分布广、水质好、不易污染等特点,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和应用。但由于自然界本身岩质状况地下水中含铁量很高,在使用过程中常会腐蚀金属表面,特别是随着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各行各业生产出的碳钢或者铸铁机械零部件在储存中或者运输中产生锈蚀,不仅影响工件的美观甚至严重影响机械零部件的使用,特别是金属钢材、机械制造、机加工等行业的锈蚀问题日益突出,全世界每年由于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材料和设备的重量约为金属年产量的20%以上,对金属制品采取各种防腐措施前除锈是首要的工艺步骤。
目前,除锈方法主要有机械法、化学法两大类,机械法是由人工敲铲、打磨,缺点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粉尘污染严重,锈垢难以清除干净,而化学法具有效果好、效率高、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常规的化学处理除锈剂都是酸性的,在清洗去除铁锈的同时,也会对金属表面造成溶蚀,引起新的腐蚀,因此,在使用常规酸性除锈剂时,一般还需要同时配合缓蚀剂使用,不仅使用操作麻烦,而且增加成本,并且除锈后清洗液的排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化学法也存在着“氢脆”的危险,污染空气,除锈后工件需多次清洗,有时还要作综合处理,否则还会生锈,严重影响后续涂层的附着力,对油漆层尤为突出。
因此,目前的化学法难以在要求较高的行业应用,尤其是对特大工件除锈的造船等行业。所以亟需一种即环保安全又效果高效的防锈型除锈剂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使用难题,提供一种安全环保防锈型中性除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通过本方法所制备的防锈型除锈剂环保安全,不含重金属、不含强酸、不含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安全环保防锈型中性除锈剂,其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上述的安全环保防锈型中性除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所需原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须反复多次进行质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羟基乙叉二膦酸符合HG/T 3537-1999标准,肌醇六磷酸酯符合GB 1886.237-2016标准,聚丙烯酸符合GB/T 10533-2014标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符合GB 1886.100-2015标准,氢氧化钾符合GB/T 1919-2014标准,乌洛托品符合GB/T9015-1998标准;
(2)检查并确认反应釜设备清洁﹑干燥,并启动反应釜设备确认设备正常运转,备用;
(3)计量按照计量标准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丙烯酸﹑羟基乙叉二膦酸﹑肌醇六磷酸酯以及乌洛托品,继续每分钟30-60r/min搅拌时间20-30分钟,并观察溶液颜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即可;
(4)最后按照计量标准依次加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应缓慢加入,边加入边搅拌,用PH试纸进行测量直至PH为7为止,停止加入,保持30-60r/min的速度搅拌20-30分钟,确认产品完全搅拌均匀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维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维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6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