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修复热塑性弹性体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4585.0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4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胡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洋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08L83/04;C08G73/10;C08G77/38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高琴 |
地址: | 431600 湖北省孝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塑性 弹性体 护套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自修复热塑性弹性体护套材料,其原料组成及重量比包括:一号溶剂500–600、聚酰亚胺固体30–40、聚硅氧烷30–40,聚酰亚胺固体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包括:二号溶剂450–500、1,8‑二氨基‑3,6‑二氧杂辛烷10–15、1,4,5,8‑萘四甲酸二酐10–15、一号催化剂1–3,聚硅氧烷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包括:三号溶剂500–600、1‑芘丁醇20–30、丙烯酸20–30、聚甲基氢硅氧烷20–30,制备时,先将溶解于一号溶剂中的聚酰亚胺固体与聚硅氧烷混合,再依次进行常温超声震荡、升温超声震荡、离心分离、水洗、离心脱水、干燥即可。本材料不仅具有自修复功能,而且还能循环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修复热塑性弹性体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用于线缆护层材料,在线缆损坏后能够自动修复。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线电缆、光纤光缆、通信电缆领域,弹性体护套材料非常重要,且用量较大。但在线缆的制备、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护套的破裂、划伤、压伤、摩擦破损等现象非常多,护套损坏后的修复缺比较麻烦,需要人工进行修复,不仅修复难度大,而且修复效果不佳,修复后无法达到原材料的性能,在后期的使用过程是线缆运行的薄弱点。有些线缆护套破损后无法修复,导致整盘线缆的报废处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修复热塑性弹性体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修复热塑性弹性体护套材料,该材料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包括:一号溶剂500–600、聚酰亚胺固体30–40、聚硅氧烷30–40,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固体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包括:二号溶剂450–500、1,8-二氨基-3,6-二氧杂辛烷10–15、1,4,5,8-萘四甲酸二酐10–15、一号催化剂1–3,所述聚硅氧烷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包括:三号溶剂500–600、1-芘丁醇20–30、丙烯酸20–30、聚甲基氢硅氧烷20–30。
所述聚硅氧烷的原料组成还包括二号催化剂、三号催化剂,所述二号催化剂、三号催化剂与1-芘丁醇的重量份比为0.5–1:0.5–1:20–30。
所述一号溶剂、二号溶剂均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三号溶剂为甲苯,所述一号催化剂为2-甲基吡啶,所述二号催化剂为对甲基苯磺酸,所述三号催化剂为氯铂酸。
所述聚酰亚胺固体的原料组成还包括乙酸酐,所述乙酸酐与1,8-二氨基-3,6-二氧杂辛烷的重量份比为1–3:10–15。
所述材料的原料组成还包括滑石粉、抗氧剂1010、色母粒,所述滑石粉、抗氧剂1010、色母粒与聚酰亚胺固体的重量份比为3–5:0.3–0.5:1–2:30–40。
一种自修复热塑性弹性体护套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先在密闭容器中将聚酰亚胺固体按所需比例常温溶解于一号溶剂中,再加入聚硅氧烷混合均匀,然后依次进行常温超声震荡、45–55℃超声震荡,接着依次进行离心分离、水洗、离心脱水、干燥得到干燥后的弹性体即可,其中,
所述聚酰亚胺固体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先在通有惰性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将1,8-二氨基-3,6-二氧杂辛烷按所需比例溶解于二号溶剂中,再加入1,4,5,8-萘四甲酸二酐常温反应9–10h,然后加入一号催化剂继续反应2–3h以得到聚酰亚胺溶液,随后依次进行乙醇沉析、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即得到聚合度平均值为7的聚酰亚胺固体;
所述聚硅氧烷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先在密闭容器中将1-芘丁醇、丙烯酸按所需比例溶解于三号溶剂中,再常温反应1–2h,然后加入聚甲基氢硅氧烷常温聚合1–2h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洋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洋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4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