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剥线钳防脱手损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4234.X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1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万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F16P3/00;F16F13/00;F16F9/53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210003 江苏省南京市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剥线钳防 脱手 损伤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剥线钳防脱手损伤系统,包括两个钳体,两个所述钳体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钳体上均设有把手,两个所述钳体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对的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压簧,两个所述钳体上共同设有防脱手机构,所述防脱手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钳体连接处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筒,所述控制筒内壁通过旋转密封圈转动连接有内环,所述内环侧壁贯穿设有多个第一通口,所述控制筒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侧壁贯穿设有多个第二通口。本发明能够在人们意外脱手时,保证使用者的安全,还能够在人们手部力量突然间小或者松手过快时,使剥线钳无法快速弹回,进一步保障了人们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剥线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剥线钳防脱手损伤系统。
背景技术
剥线钳是电力施工等工作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电力工具,主要用于将导线外层的绝缘层剥除,方便导线之间的连接等其他工作,但是,现有的剥线钳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的剥线钳在使用时,两个钳体之间一般通过弹簧连接,在人们挤压剥线钳对导线进行切割后,一旦人们由于操作不当而脱手,两个钳体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弹回,容易对使用者造成危险;
2、现有的剥线钳在使用时,由于部分用户为非专业的工人,他们在切割完导线后,可能会出现松手过快,或者使用者本身力量较小,在剥线钳还未弹回时就已经没有了力气,而导致剥线钳快速弹回的状况,上述情况也容易对使用者造成危险。
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剥线钳防脱手损伤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剥线钳防脱手损伤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剥线钳防脱手损伤系统,包括两个钳体,两个所述钳体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钳体上均设有把手,两个所述钳体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对的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压簧,两个所述钳体上共同设有防脱手机构,所述防脱手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钳体连接处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筒,所述控制筒内壁通过旋转密封圈转动连接有内环,所述内环侧壁贯穿设有多个第一通口,所述控制筒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侧壁贯穿设有多个第二通口,所述控制筒外壁转动连接有外环,所述内环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金属片,所述外环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永磁片;
所述控制盒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上壁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安装盒侧壁设有开口,所述外环的部分侧壁位于开口内,所述外环的侧壁齿状设置,所述外环与齿条啮合;
两个所述把手侧壁均设有多个弹性囊,两个所述把手内部均设有气腔,位于同一所述把手上的气腔与多个弹性囊连通,两个所述气腔均与安装盒下壁连通;
两个所述钳体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柔性管,所述柔性管两侧壁均通过连接管与控制筒连通,所述控制筒、柔性管与两个连接管内填充有流动液。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错位,所述内环紧贴固定盘侧壁,两个所述连接管与控制筒的连通处分别位于固定盘两侧。
优选地,两个所述固定块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杆远离固定块一端的侧壁为弧面,另一个所述固定杆远离固定块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压电片,所述柔性管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压电片与导电片电性连接,所述柔性管、控制筒与两个连接管内填充有电流变液。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有防脱手机构,通过人们挤压弹性囊使得活塞板移动,进而带动外环转动,外环能够吸引内环转动,使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重合,流动液能够流通,柔性管能够形变,剥线钳正常使用,在人们意外脱手时,弹性囊恢复原状,使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错位,进而使得流动液无法流通,柔性管无法恢复原状,两个钳体不会弹回对人们造成危险,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4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