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耐腐高效换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3513.4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8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雷;钟志良;魏树林;吴长森;彭文熙;顾建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龙净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15/04 | 分类号: | F23L15/04;F28D15/02;F28D1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望坡;黄春松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高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耐腐高效换热装置,包括:两个呈上下布置的相变放热模块与相变吸热模块,以及布置在相变放热模块与相变吸热模块之间的气液分离塔,所述相变吸热模块中的上集气管与第一上升管路的下端相连通,第一上升管路的上端向上伸入气液分离塔且位于气液分离塔的上部空间,气液分离塔的顶部通过第二上升管路与相变放热模块中的上集气管相连通,相变放热模块的进气口设置有引风机,相变放热模块中的下集液管的底部与第一下降管路的上端相连通,第一下降管路的下端伸入气液分离塔且浸没在气液分离塔内下部空间的液态工质中,所述气液分离塔的底部通过第二下降管路与相变吸热模块中的下集液管相连通。本发明具有节能耐腐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的节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耐腐高效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排烟热损失是电站锅炉中主要的热损失之一,排烟热损失是燃煤名炉各项热损失中占比最大的一项,占燃煤锅炉总热损失的75%以上。导致产生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排烟温度,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每增加10℃,则:排烟热损失增加0.6%-1%,热耗增加1.2%-2.4%。此外,排烟温度过高不仅会严重降低能源的利用率,还会大大影响后续对烟气进行处理的脱硫烟气处理系统,降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以及增加脱硫塔的耗水量。
目前,国内很多电厂采用低温省煤器技术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电厂经济性。汽轮机热力系统中的凝结水在低温省煤器内吸收排烟热量,降低排烟温度,自身被加热、升高温度后再返回汽轮机低压加热系统,然而煤、石油、天然气等均为含硫燃料,燃烧是都会产生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其中三氧化硫与水蒸汽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蒸气,能够发生该反应的临界温度称之为酸露点,锅炉尾部设备中的金属壁面温度若低于硫酸蒸气的凝结点(酸露点)就会在其表面形成液态硫酸(酸露),会对金属换热设备产生腐蚀,可能导致泄漏 ,影响设备的运行安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使烟气中灰分附着换热器外壁,降低换热器的热效率。
为了更为有效的利用烟气余热,进一步提高发电机组的经济性,需要研发一种耐腐换热系统装置,对烟气余热进行深度的利用,提高烟气余热的利用效率,又可防止酸露腐蚀金属设备,延长设备有效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一般电站排烟温度平均160℃左右,扣除20℃的安全裕度后,距烟气露点(97℃)仍有40℃以上温差的余热可以利用;作为热电企业,象这样较低品质的余热量大、点多、面广、回收利用有一定难度。如果能有效利用,显然可以提高全厂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热力系统的排查,与上述低温烟气有直接传热温差的大容量介质只有锅炉的一、二次风。一、二次风设计温度为20℃,通过锅炉原有空气预热器加热到160℃后送入炉膛,如果利用较低温度的空气吸收较高温度烟气中的余热,然后进入空气预热器再进一步加热,从而提高了助燃空气温度,应该可以提高锅炉效率,达到节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防腐、并能降低生产成本的节能耐腐高效换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耐腐高效换热装置,包括:两个呈上下布置的相变换热模块、以及布置在两个相变换热模块之间的气液分离塔,所述气液分离塔内的上部为气态工质、下部为液态工质;
所述相变换热模块的结构包括: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的相变换热壳体,在相变换热壳体的内部顺着气体流动方向由前至后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相变换热片,所述相变换热片的结构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联通管及下联通管,在上联通管与下联通管之间连接有若干根独立并联且呈左右间隔布置成排的换热翅片管,每根换热翅片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上联通管与下联通管;所述所有相变换热片的下联通管同时与下集液管相连通,所有相变换热片的上联通管同时与上集气管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净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净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3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