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缠绕板式换热器的密封和紧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33331.7 | 申请日: | 202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冯显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显刚 |
| 主分类号: | F28D9/04 | 分类号: | F28D9/04;F28F9/007;F28F9/00;F28F2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板式 换热器 密封 紧固 | ||
一种缠绕板式换热器的密封和紧固。缠绕板式换热器借鉴了板式换热器的金属薄板叠加工艺,流体通道的数量可根据需求增加,改变了现有螺旋板式换热器流体通道的局限性。但不能完全借鉴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密封和紧固方法,为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本发明采用无焊接或少焊接的粘、挤、压、灌的方法包括芯体、金属板、支撑条、板管连接体、上压盖、下压盖、斜铁,护板、压环、压块、密封垫、保温垫。使用环境包括高温高压、低温低压、高压差、低压差、一冷一热、多冷多热等。
技术领域
缠绕板式换热器的密封和紧固,涉及换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螺旋板式换热器是由两张平行的金属板卷制成两个螺旋形通道,两种传热介质进行全逆流流动,即使两种小温差介质,也能达到理想的热交换效果。但流体通道的数量有限,紧固和密封一般采用的是焊接工艺。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结构紧凑、加工工艺简单等优点,但流体通道长度较短。
缠绕板式换热器借鉴了板式换热器的金属薄板叠加工艺,流体通道的数量可根据需求增加,改变了现有螺旋板式换热器流体通道的局限性,但不能完全借鉴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密封和紧固方法,在高温、高压差的环境中使用,由于螺旋的长度较长、圈数较多、通道的数量也较多,密封和紧固及换热器外圈的出入口与外界的转换连接,是较薄金属板和较窄的矩形与较厚的圆形管道连接,使用焊接工艺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缠绕板式换热器的粘、挤、压、灌组装紧固、密封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缠绕板式换热器的密封及紧固,包括芯体1、金属板2、支撑条3、板管连接体4、上压盖5、下压盖6、斜铁7,护板8、压环9、压块10、密封垫11、保温垫12。
粘、挤、压、灌;缠绕板式换热器是一种流体通道长、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则需几十米以上,窄的螺旋通道、宽度可在1毫米以下,金属板厚度可在0.1毫米以下,根据所述条件及环境采用的胶粘、挤、压、灌浆密封和紧固。
芯体1;形状是圆柱形的或者是长条形等其它几何形状,本实例以圆柱形为例,圆柱体是空心的,类似一个厚壁圆管,内孔为芯腔,芯体的上端面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盲孔(以2冷2热通道为例),芯体圆面上有四组均匀排列的与盲孔相通的过孔,组成四组芯体通道,其中两为冷流体通道,另外两组为热流体通道,在每个芯体通道相邻处,有一个芯体上下端面贯通的槽,用于固定金属板和支撑条。
金属板2;是螺旋通道之间隔板、是传导热量的金属板薄板。
支撑条3;是矩形的与金属板长度相同,作用;限定螺旋通道的尺寸、相邻螺旋通道金属板和金属板之间相互支撑。
板管连接体4;是换热器外圈出入口的金属板、支撑条与外界管道转换连接的板管连接体。
密封垫11;放置在换热器的两个端面上,主要用于高温差的换热器,材料是耐高温的材料。
斜铁7;用于紧固板管连接体。
护板8;在换热器的外端增加护板,提高换热器外圈金属板的强度及保护换热器外圈的金属板。
压环9、压块10;用于紧固护板及金属板和支撑条。
上压盖5、下压盖6;放置在换热器的两个端面上,用于压紧密封垫和保温垫及放置压条、压块、斜铁。
有益效果;无焊接、操作简便、增加了缠绕板式换热器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缠绕板式换热器示意图。
图2为缠绕板式换热器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显刚,未经冯显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33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凉白开水器
- 下一篇:一种小型真空性能测试装置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