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控制风量的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29651.5 | 申请日: | 202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7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加娜尔·托合托孙;邹明峰;程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刘雪萍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控制 风量 散热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控制风量的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采用的方案是:包括与机柜一体设置的若干个支风道管以及安装在机柜上的总进风管和总出风管,支风道管的出风口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支风道管的进风口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电动阀门机构,将由服务器主板或风扇板独立控制的散热单元升级为系统外由机柜控制的集中散热,对每个服务器节点进风量的自动调节,实现对每个服务器节点的自适应散热,通过电动阀门机构实现对支风道管进风口处通道开合的程度,使得通入的冷风量大小可控,实现按需分配,智能控制,降低成本,降低维护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控制风量的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服务器机箱内部大多采用风冷独立散热,目前的散热设计有以下缺点:1.整机可维护性体验较差;2.为了搭配不同机型和配置的整机还需额外设计板卡,并配置相应的一套散热策略,增加了设计难度;3.每个整机需搭配风扇板和对应的风扇,增加了成本;4.风扇长时间高速转动会导致老化磨损较快,而且强力的转速常常伴随着很大的噪声,对维护人员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根据以上缺点,对集中散热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机架式服务器在机柜里呈纵向排列,在封闭的机柜内通过空调集中降温,此时少部分冷气被服务器抽走,其余大部分冷气会沿着机柜上空和过道回流到空调设备里从而导致机柜内散热效果差,大量冷气被浪费。
根据现有的散热存在的缺点,中国专利CN105007707A公开了一种集中散热系统,所述系统包含若干个并排的机柜本体和制冷装置,其中,机柜顶盖有出风口,底座有进风口,制冷装置通过管道与进风口相接,机柜本体内设置挡板,挡板上有若干风孔。制冷装置产生的冷风通过管道分别从每个机柜底部的进风口进入,通过挡板上的风孔吹向服务器,冷热交换的气体通过出风口排出,进风口有调节装置,根据温度调节进风口大小,引流道侧壁设置可滑动风扇向风孔吹送冷风。
上述散热系统是针对机房的集中散热系统,对每个机柜的集中散热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调节的是机柜进风口的大小,而不是对每个服务器节点自动调节风量;2.使用滑动风扇的设计比较累赘,对每个服务器的均匀散热有时无法保证散热效果;3.温度传感器只在进风口的调节装置处放置,对机柜内部的散热用处不大;4.风孔的设计有阻挡冷风的缺点,不利于散热;5.没有系统级的控制电路,智能电控箱内部的控制逻辑不明确。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的散热系统存在的缺点,研发一种自适应控制风量的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控制风量的散热装置,以解决目前散热系统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适应控制风量的散热装置,包括与机柜一体设置的若干个支风道管以及安装在机柜上的总进风管和总出风管,所述支风道管的一端与总进风管连通,所述支风道管的另一端与总出风管连通,若干个支风道管在总进风管和总出风管之间间隔排布,所述总进风管的进风口与送冷风装置连接,所述总出风管的出风口与抽热风装置连接,所述支风道管的出风口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支风道管的进风口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电动阀门机构,所述电动阀门机构用于控制支风道管中风道的开度。将由服务器主板或风扇板独立控制的散热单元升级为系统外由机柜控制的集中散热,对每个服务器节点进风量的自动调节,实现对每个服务器节点的自适应散热,温度传感器分布于放置服务器的节点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掌握每个节点的温度信息,通过电动阀门机构实现对支风道管进风口处通道开合的程度,使得通入的冷风量大小可控,实现按需分配,智能控制,降低成本,降低维护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阀门机构包括挡风叶片和驱动组件,所述挡风叶片与驱动组件连接并由驱动组件驱动进行转动,所述挡风叶片与所述支风道管的通道横截面适配,能够对支风道管的通道进行完全封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96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