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VT域数据转换成方位角度域成像道集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9547.6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8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曹丹平;朱兆林;梁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杜阳阳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vt 数据 转换 成方 角度 成像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VT域数据转换成方位角度域成像道集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首先,计算Dix层速度,并利用Dix层速度设置初始的深度域空间的层速度,并采用优化目标函数的方式,确定优化后的深度域空间的层速度;根据优化后的深度域空间的层速度,计算最大反射角,确定反射角范围;对方位角范围和反射角范围的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获得方位角度域网格;根据优化后的深度域空间的层速度和OVT域成像道集数据中的叠前时间偏移均方根速度,计算每个方位角对应的反射角,得到方位角域成像道集。本发明采用求解目标函数的方式,实现了横向变速介质中的OVT域数据转换成方位角域成像道集以提高AVA/AVAZ反演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VT域数据转换成方位角度域成像道集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石油地球物勘探中,人工地震是最广泛应用的方法,通过人工激发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传播,并根据不同几何形态布置的检波器接收地震波反射信号,获取不同维度的数据体,进一步通过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对数据体进行成像处理,得到地下介质的构造形态和特征,即地震像。根据地震像的维度不同,地震勘探可以分为二维和三维勘探;由于现代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实际勘探目标的需要,三维勘探已经成为工业界最常用的勘探方法。三维勘探观测系统,包括在地表二维平面上配置的震源点和检波点四维坐标,加上旅行时方向,使得最终接收到的地震数据具有五个维度;这个五维坐标有不同的空间表示形式,上述震源点、检波点和旅行时坐标空间数据通过变换,可以得到中心点、偏移距和旅行时坐标下的数据,其中中心点表示炮点和检波点连线的中心位置,偏移距表示从震源点指向检波点的矢量,在极坐标系中可以使用方位角和绝对偏移距表示。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或振幅随反射角变化(AVA,AmplitudeversusAngle)关系(由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情况下偏移距和反射角度有等价关系,因此以下描述只用AVA术语),是重要的岩性和油气特征分析技术手段,过去AVA分析和反演并不考虑方位特性(即偏移距的矢量特征),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今宽方位采集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考虑方位AVA分析技术是比较现实的需求,但方位AVA反演的前提需要随方位和偏移距(绝对偏移距)变化的数据体,因此五维OVT(OffsetVectorTile)数据体技术出现对方位AVO/AVA反演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维OVT域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印兴耀等,2018;詹仕凡等,2015),对国内“两宽一高”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上世纪末在宽方位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研究中开始出现了OVT概念(Vermeer,1998;Cary,1999),随后数位学者(Jenner et al.,2001;WilliamsJenner,2001,2002)实际应用时发现方位道集在研究方位各向异性速度分析以及地震振幅随入射角、方位角(AVA/AVAZ)变化特性方面具有重要优势。五维OVT域叠前道集数据用于AVA/AVAZ分析能够充分利用地震数据方位特性,有效提高对地下复杂介质的分析能力,比如用OVT域道集的属性分析或者AVA/AVAZ反演估计裂缝密度和方位信息等,在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OVT域道集的分析和反演技术使得地震解释真正进入五维空间去分析和识别储层和油藏特性,显然,精确的方位角度域成像道集生成方法是OVT域叠前AVA/AVAZ反演的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95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替代传统膜式壁的密集阵列管束
- 下一篇:液体换热器和液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