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烷基烯酮二聚体的缓释肥料包膜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9384.1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4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翁景峥;彭黎波;卢合欢;童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5/30;C05G5/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烷基 二聚体 肥料 包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烷基烯酮二聚体的缓释肥料包膜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选取组分A与组分D充分混合,使用氨水调节pH为6~7后,添加组分C和部分组分B;高速剪切分散乳化机于3000r/min转速下搅拌1~2 min,制得微粒悬浮液;再加入剩余的组分B,室温下用高速剪切乳化机在1000~3000r/min转速下搅拌5min~20min,制得烷基烯酮二聚体缓释肥料包膜液;本发明采用2次添加组分B的高速转相制备方法,形成水包油乳液再转变为油包水乳液,制备得到的缓释肥料包膜液具有良好的韧性与结合性,能很好的包裹在肥料上不易脱膜、不易裂纹,能起到高效缓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烷基烯酮二聚体(AKD)制备缓释肥料包膜材料的方法,属肥料技术领域,也属材料科学领域。
背景技术
包膜肥料也称为物理型控释肥料,一般通过喷涂的方式将成膜材料涂覆在肥料颗粒的表面形成致密膜层,抑制、阻隔水分通过,使肥料发生缓慢溶解,延缓肥料养分向外面释放的速率,从而提高肥料的缓释性能,在工艺上在水溶性的肥料颗粒上涂覆透水率低的物质,控制水分的进入,在肥料内部的养分溶解液达到饱和后,在内部压力和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在作物某一生长阶段内恒定释放,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由于包膜肥料的缓释周期具有可调节性,能使肥料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需求同步,对养分利用率高,对环境危害性小,因此包膜肥料成为了缓、控释肥料的主要发展趋势。缓释肥(化学型)养分释放性能主要取决于该肥料在土壤中的溶解性,其缓释性能主要取决于包膜材料的成分、包膜的厚度、膜的均一性和膜的机械强度等,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反而比非包膜类肥料小。
包膜类肥料以包膜原料的不同而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硫、无机矿物等无机材料制备的包膜肥料;第二类是以热塑性材料(石蜡、烯烃聚合物或共聚物、橡胶)、树脂、天然有机物(木质素、淀粉、壳聚糖、海藻酸钠等)等有机材料制备的包膜肥料。
合成有机高分子包膜材料:包括石蜡、热塑性树脂以及热固性树脂。石蜡作为包膜材料广泛用于各种水溶性肥料。一般先用熔融石蜡包裹肥料颗粒,随后使蜡固化制得包膜肥料。石蜡包膜肥料的缺点在于,要使肥料的缓释效果比较理想,蜡用量较高,这将使得缓释肥料制备费用变得昂贵。
一篇公开号为CN106365833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盐碱地用壳聚糖包膜控、释肥料,涉及农业领域,包括壳聚糖、粉煤灰、秸、秆、动物粪便、糠醛渣、柠檬酸渣、酒糟、脱硫石膏等组分,经发酵、混料、粉碎、造粒、溶解、喷洒、打、孔等过程制备而成。
一篇公开号为CN106007918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纳米缓释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化学肥料作为内芯A;(2)将淀粉胶黏剂、海藻渣与纳米碳酸钙按照1:3-5:0.1-1的质量比混合,作为裹料B;(3)将裹料B充分包裹内芯A后,置于圆球形模具内,然后模具放置于液压机铁板上,经加压、卸压、脱模后得到粒径15-30mm球体,即得缓释肥料。
一篇公开号为CN106866250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由油包水微乳液法制备控释尿素肥料的方法,由以下质量份配比的原材料组成:尿素8-12;甲基丙烯酸0.5-2;表面活性剂61.5-61.7;助溶剂26.3-26.5;水相10-12,其制备方法为:(1)将表面活性剂与助溶剂混合,得到油相溶液;(2)将水相加热煮沸脱氧12-18分钟,冷却至室温后,按照配比加入尿素,得到水相溶液;(3)将水相溶液边搅拌边加入油相溶液中,按照配比加入甲基丙烯酸,再添加引发剂在50℃条件下,进行引发反应3-5小时,得到聚甲基丙烯酸包裹的尿素颗粒。
一篇公开号为CN106866250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超疏水生物基包膜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是将微米级材料和纳米级材料的共混水溶液,喷涂到生物基包膜控释肥料表面,在30-150℃温度下烘干0.1-3h,随后浸泡在含有低表面能材料的溶剂中0.1-3h,在30-150℃温度下烘干0.1-3h制成。
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生产工艺复杂,反应温度高,包膜时间长,生产成本过高,包膜速度慢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9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