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增氧的水培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27456.9 | 申请日: | 202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7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袁磊;袁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磊 |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A01G31/02;C02F1/6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维冀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97 | 代理人: | 张进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培 装置 | ||
一种自增氧的水培装置,包括:栽培槽,为防水透气构件,且底壁为波浪状结构;以及定植板,设于栽培槽上部,用于稳固植物。本发明通过在自增氧的水培装置中设置了防水透气的栽培槽,可在水培过程中省去水循环或曝气增氧装置,实现透过透气的栽培槽与外界空气换氧,这样能够在不降低增氧效果的情况下简化水培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同时本发明采用的底壁带有褶皱的波浪形结构,能够增大栽培槽的底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一并实现了增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无土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增氧的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水培和气雾培等栽培方式属于无土栽培技术,广泛应用于花卉、蔬菜、果瓜的生产,有利于提高产量并降低种植成本。随着无土栽培的发展,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样式的栽培装置。为了维持植物水培营养液中的溶氧量,在传统水培和气雾培中,需要通过频繁流动营养液、喷雾、曝气等方式向营养液中补充氧气,这样导致较大的能量消耗和管理难度。在生产实践中,虽然可采用基质培来克服人工增氧问题,但基质多为孔隙较多的物质,容易滋生细菌、造成重茬障碍。另一个问题是,传统水培装置大小固定,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装置的大小不可调,在植物苗期,植物覆盖稀疏,容易造成苗期的空间浪费以及补光时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增氧的水培装置,旨在解决无土栽培中频繁增氧能量消耗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增氧的水培装置,包括:
栽培槽,所述栽培槽为防水透气构件,且底壁为波浪状结构;以及
定植板,设于所述栽培槽上部,且用于稳固植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栽培槽底壁的波浪状结构用于沿预设路径伸缩折叠,所述栽培槽侧壁设有用于沿所述预设路径伸缩的侧壁伸缩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栽培槽包括:
外壳体,底壁呈沿所述预设路径分布的波浪状结构,侧壁设有用于使侧壁能够沿所述预设路径伸缩折叠的褶皱结构,所述外壳体的底壁和侧壁均为网格状构件;以及
内壳体,为不透水透气膜构件,所述内壳体的底壁呈沿所述预设路径分布的波浪状结构,且所述内壳体底壁的波浪状结构与所述外壳体底壁的波浪状结构重叠设置,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两端对应于所述内壳体底壁的波浪状结构的位置折叠封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包括:
第一侧壁,相对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预设路径分布;
第二侧壁,相对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分布,两个所述第二侧壁分别呈能够沿所述预设路径伸缩折叠的褶皱状;以及
底壁,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包括:
第一侧壁,相对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预设路径分布;
第三侧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三侧壁的另一侧相互连接,两个所述第三侧壁分别呈能够随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移动伸缩折叠的褶皱状;
第四侧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四侧壁的一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侧,两个所述第四侧壁的另一侧相互连接,两个所述第四侧壁分别呈能够随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移动伸缩折叠的褶皱状;以及
底壁,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包括:
第五侧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五侧壁围合成闭环状,且两端分别相互连接,两个所述第五侧壁均呈褶皱状;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磊,未经袁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74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效过硫酸盐催化的碳纤维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管片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