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效过硫酸盐催化的碳纤维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27382.9 | 申请日: | 202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生;姚怡媛;王超海;齐俊文;王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1F9/22 | 分类号: | D01F9/22;D01F9/24;D06M11/82;C02F1/72;C02F101/30;C02F101/34;D06M101/4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效 硫酸盐 催化 碳纤维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效过硫酸盐催化的碳纤维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将ZIF‑8纳米粒子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加入聚丙烯腈,水浴加热并搅拌至ZIF‑8纳米粒子和聚丙烯腈混合均匀;2)将均匀的混合溶液作为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得到ZIF‑8/PAN薄膜;3)将ZIF‑8/PAN纤维在惰性气体条件下碳化,得到中空碳纤维薄膜材料;4)将碳化后的中空碳纤维材料在硼酸‑甲醇溶液中充分搅拌后,于惰性气体下退火,得到B/N共掺杂的中空碳纤维。本发明制备的B/N共掺杂的中空碳纤维具有大的表面积,高的催化活性,且没有二次污染,在降解废水有机污染物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效过硫酸盐催化的碳纤维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可持续地提供安全、清洁和充足的水资源是一项巨大的全球性的挑战。自然界的水体常常因污染而导致无法被人类利用,除生态循环自身产生的少量污染物,绝大多数污染物来自于人类社会的各大生产生活行业,而化工行业尤为突出,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浓度均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因而导致水体的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影响水体用水计划和使用价值,造成水质严重恶化,最终危害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人为造成的有机污染物,如工业染料、洗涤剂、油类、多芳香烃、农药、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由于其化学结构的多样性、毒性高、稳定性强以及排放量大,使其与无机金属污染物相比,是一类更广泛的家族,且更具危害性。
利用过渡金属与纳米技术催化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污染物是现今的研究热点之一,但金属的易浸出、不稳定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这类催化剂的发展;与此同时,纳米材料本征的粉末特性已造成不可回收的二次污染。因而在水处理工艺中,急需开发一类绿色的高性能材料,同时解决金属基纳米材料的两大障碍。
近年来,在地球上储量丰富又具有无金属特性的碳材料(CMs)作为多相催化剂受到了极大的推动,因其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调的电子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酸碱性等优点,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兴趣。MOFs衍生的无金属纳米碳化物作为碳催化的新兴应用之一,已被证明是绿色修复技术的催化剂,可以克服基于金属的高级氧化工艺(AOPs)中稳定性差、金属浸出不良等固有缺陷。通过引入杂原子,如B、N、S和P等,可以改变CMs的表面性质,或者杂原子可进入sp2碳的蜂窝状结构中,产生额外缺陷位点,进一步提高过硫酸氢盐的催化性能。已有研究报道,硼原子和氮原子由于制备简单、前体物环境友好、活性高而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杂原子掺杂对。因此,在不影响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绿色简便的方法来制备稳定的纳米碳催化剂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效过硫酸盐催化的碳纤维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高效过硫酸盐催化的碳纤维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在ZIF-8分散液中加入与ZIF-8的质量比为4:3的聚丙烯腈,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静电纺丝前驱液;
步骤2,控制静电纺丝环境在较低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将步骤1得到的静电纺丝前驱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ZIF-8/PAN纤维;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ZIF-8/PAN纤维在N2气氛下,于600-1000℃下碳化,得到中空碳纤维材料;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中空碳纤维材料在硼酸的甲醇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后,于800-1200℃的N2条件下退火,得到B/N共掺杂的中空碳纤维。
较佳的,ZIF-8分散液的浓度为0.06-0.14 g/mL,溶剂为N, N-二甲基甲酰胺。
较佳的,步骤1中,搅拌温度为50-70℃,保证静电纺丝前驱液的粘度适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73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