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病毒传播的封闭式物资交换窗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6881.6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7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唐运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B65G25/06 | 分类号: | B65G25/06;A61L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张开 |
地址: | 410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毒 传播 封闭式 物资 交换 窗台 | ||
1.一种防病毒传播的封闭式物资交换窗台,其特征是,包括有:
窗板(1),窗板(1)为弧形,且具有开口结构,窗板(1)两侧均设有连接框(2),连接框(2)均为具有开口结构,连接框(2)另一侧均连接有两组固定板(3),且其中一组同一横向平面上的固定板(3)上均设有支撑架(4);
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设于支撑架(4)之间,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本防病毒传播的封闭式物资交换窗台进行工作;
第一导轨(6),第一导轨(6)设于支撑架(4)之间,第一导轨(6)上套装有第一导套(7),第一导套(7)近驱动装置(5)一侧位置上设有移动架(8),移动架(8)与驱动装置(5)接触;
放置框(9),放置框(9)设于第一导套(7)另一侧,放置框(9)为四周开口的结构;
自动开关门装置(10),自动开关门装置(10)设于两组相邻的固定板(3)之间,且自动开关门装置(10)与驱动装置(5)连接,自动开关门装置(10)用于封闭两组固定板(3)之间的空间;
驱动装置(5)包括:
转杆(51),转杆(51)分别设于支撑架(4)上,且转杆(51)之间设有传送带(52);
减速电机(53),一个支撑架(4)上设有减速电机(53),且减速电机(53)与一组转杆(51)连接;
推块(54),推块(54)数量为两个,且设于传送带(52)上近移动架(8)一侧位置,且移动架(8)位于推块(54)之间;
传动齿条(55),传动齿条(55)设于传送带(52)上,且传动齿条(55)设于近推块(54)一侧位置上,且与其处于同一平面,传动齿条(55)与自动开关门装置(10)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病毒传播的封闭式物资交换窗台,其特征是,自动开关门装置(10)包括有:
第二导轨(101),第二导轨(101)数量至少两根,且分别设于固定板(3)上,第二导轨(101)上均套装有至少两个第二导套(102);
门板(103),每个第二导套(102)远离支撑架(4)一侧位置上均设有门板(103),且门板(103)近支撑架(4)一侧位置均设有移动齿条(104);
连接组件(105),连接组件(105)分别设于固定板(3)上,且连接组件(105)分别与相邻的移动齿条(104)啮合,且连接组件(105)均可以与传动齿条(55)啮合。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病毒传播的封闭式物资交换窗台,其特征是,连接组件(105)包括有:
连接架(1051),连接架(1051)分别设于固定板(3)上,且连接架(1051)近窗板(1)一侧位置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1052),且第一转轴(1052)上均设有第一齿轮(1053),且第一齿轮(1053)均可以与传动齿条(55)啮合;
第二转轴(1054),第二转轴(1054)分别设于连接架(1051)远离窗板(1)一侧位置上,且第二转轴(1054)位置分别与门板(103)对应,且第二转轴(1054)上均设有第二齿轮(1055),且第二齿轮(1055)均与相邻的移动齿条(104)啮合,且一组第二转轴(1054)与相邻的第一转轴(1052)之间均设有第一带传动组件(1056);
第三转轴(1057),第三转轴(1057)分别设于连接架(1051)上,且第三转轴(1057)均位于两组第二转轴(1054)之间,且第三转轴(1057)上均设有第三齿轮(1058),且第三齿轮(1058)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齿轮(1055)啮合,第三转轴(1057)与另一组第二转轴(1054)之间均设有第二带传动组件(105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68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工位连续冲压方法
- 下一篇:短信发送方法及装置